[ 1 ] 夏翠娟, 娄秀明, 潘威, 等. 数智时代的知识组织方法在历史地理信息化中的应用初探——兼论图情领域与人文研究的跨学科融合范式[J]. 图书情报知识, 2021, 38(3): 37-49.
[ 2 ] 蔡迎春. 数字人文评价: 学科性、专业性、技术性[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21, 47(4): 86-96.
[ 3 ] 夏翠娟. 文化记忆资源的知识融通: 从异构资源元数据应用纲要到一体化本体设计[J]. 图书情报知识, 2021(1): 53-65.
[ 4 ] 何春雨, 滕春娥.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本体构建——以赫哲族非遗资源为例[J]. 情报科学, 2021, 39(4): 140-147.
[ 5 ] 彭佳, 郑巧英, 张晗, 等. 基于元数据本体的特色资源深度聚合研究[J]. 图书馆杂志, 2016, 35(11): 82-89.
[ 6 ] 李章超, 何琳. 文化遗产语义组织研究进展[J]. 图书情报工作, 2020, 64(7): 4-12.
[ 7 ] 李刚, 朱学芳. 基于语义关联的图博档数字资源可视化服务模型构建研究[J]. 情报科学, 2020, 38(7): 147-152.
[ 8 ] 陈海玉, 向前, 何剑锋. 面向知识服务的抗战档案资源聚合与可视化展现探究[J]. 档案学研究, 2021(2): 111-118.
[ 9 ] 欧阳剑. 面向数字人文研究的大规模古籍文本可视化分析与挖掘[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6, 42(2): 66-80.
[10] 欧阳剑, 彭松林, 李臻. 数字人文背景下图书馆人文数据组织与重构[J]. 图书情报工作, 2019, 63(11): 15-24.
[11] 钱智勇. 楚辞文献数字化与关联检索可视化实现[J].
新世纪图书馆, 2012(7): 61-63.
[12] 杨继红. 基于本体的中医古籍叙词表构建方法研究[D]. 北京: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8.
[13] 朱锁玲, 王明峰. GIS在方志类古籍开发利用中的应用初探[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3, 31(5): 118-121.
[14] 钱吟, 曲建峰, 郑巧英. 多种媒体特色资源的可视化应用研究[J]. 图书馆杂志, 2016, 35(3): 86-94.
[15] 刘宁静, 刘音, 王莫言, 等. 数字人文视角下学术名人知识模型构建研究——以李政道数字资源中心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 2019, 63(23):113-121.
[16] 夏翠娟. 面向人文研究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试论图书馆学对数字人文的方法论贡献[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20, 46(3): 24-37.
[17] Romero L, Dolores B G, Joséluis. Networking women translators in Spain (1868-1936) and their presence in the Mnemosyne digital library[J]. Electronic Library, 2018, 36(2): 305-318.
[18] 刘永华. 从“排日账”看晚清徽州乡民的活动空间[J]. 历史研究, 2014(5): 162-171.
[19] 汤萌, 孙翌, 刘宁静, 等. 徽州文书特色资源的主题设计与标引方法研究[J]. 图书馆杂志, 2019, 38(4): 61-68.
[20] 张洁, 李芳, 汤萌. 契约文书描述元数据规范设计与应用[J]. 图书情报工作, 2017, 61(8): 106-111.
[21] 袁为鹏. 商业账簿对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意义[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5-01-28.
[22] 宋小明. 中国会计文化自信的历史遗产[J]. 新会计, 2017(9): 6-15.
[23] 董乾坤. 民国以来账簿研究的三种取向[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6(3): 96-104.
[24] 郭道扬. 中国会计史稿[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82.
[25] 赵思渊, 汤萌. 上海交通大学新藏地方历史文献的分类法及其依据[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22(3): 76-87.
[26] 王蕾, 叶湄, 薛玉. 民间历史文献整理概论[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27] 汤萌, 赵思渊. 民间文书的数字化建设与资源挖掘——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藏为中心[J]. 档案学通讯, 2020(6): 14-21.
[28] 曹树基, 蒋勤, 阙龙兴. 石仓契约(第五辑)[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8.
[29] 黄辛. 上海交通大学团队开辟史学研究的石仓模式[EB/OL]. [2021-03-20]. http://jds.cass.cn/xwkx/xsdt/201605/t20160506_3318039.shtml.
[30] 蒋勤. 清代石仓文书的“在地”与“有机”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3): 88-98.
[31] 蒋勤. 田野工作与区域社会史研究——以石仓模式为例[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5): 1-7.
[32]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 中国影像方志·松阳篇·历史记[EB/OL]. [2021-03-20].
http://tv.cctv.com/2018/12/31/VIDEknYRk
GqUcUMgEt2HP9sG181231.shtml?spm=C59377.PlpM41XEZOS3.EhjXOTsbtJKk.9.
[33] 蒋勤. 清代石仓阙氏的科举参与和文武之道[J]. 社会, 2018, 38(5): 106-125.
[34] 蒋勤, 刘致祥. 晚清浙江省松阳县的家族、士绅与科举宾兴[J]. 清史研究, 2020(6): 98-114.
[35] 中国历史地名查询系统[EB/OL]. [2021-03-30]. http://archive.ihp.sinica.edu.tw/hplname/placename/basic.
[36] 周振鹤.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37] 任玉雪, 邓发晖. 《中国大陆五万分之一地图集成》所收地图来源分析[J]. 历史地理研究, 2020, 40(3): 132-142.
[38] 日本科学书院. 中国大陆五万分之一地图集成[M].
东京: 科学书院, 1986.
[39] Lin N, Chen S, Wang S, et al. Displaying Spatial Epistemologies on Web GIS: Using Visual Materials from the Chinese Local Gazetteers as an Exampl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Arts Computing, 2020, 14(1/2): 81-97.
[40] 编纂委员会松阳县地名志. 松阳县地名志[M]. 杭州: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8.
[41] 商衍鎏. 清代科举考试述录[M]. 北京: 三联书店, 1958.
[42] 何炳棣. 明清社会史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7.
[43] 张仲礼. 中国绅士[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44] Jiang Q, Kung J K. Social Mobil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Reconsidering the ‘Ladder of Success’ Hypothesis[J]. Modern China, 2020.
[45] 赵思渊. 民间文书整理与研究中的数字人文方法与文献学本位[J].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17(5): 46-49.
[46] 安妮·伯迪克, 约翰娜·德鲁克, 彼得·伦恩费尔德, 等. 数字人文: 改变知识创新与分享的游戏规则[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