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志清. 吴地对李白的精神重塑与诗歌造就[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15(6): 75-81;135.
[ 2 ] 常铖. 李白漫游期间诗歌论略[D]. 南昌: 华东交通大学, 2012.
[ 3 ] 黄珍妹. 唐代金陵怀古咏史诗歌研究[D]. 漳州: 闽南师范大学, 2016.
[ 4 ] 张承宗. 唐诗咏史说金陵[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8(5): 50-59.
[ 5 ] 平娜. 李白金陵情结研究[D]. 南京: 东南大学, 2015.
[ 6 ] 凯文·林奇; 方益萍, 何晓军. 城市意象[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1.
[ 7 ] 郭廼亮. 诗都南京: 李白卷[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4.
[ 8 ] 陈沂. 金陵古今图考[M]. 欧阳摩一. 南京: 南京出版社, 2006.
[ 9 ] 王琦注. 李太白全集 上[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7.
[10] 郁贤皓. 李白大辞典[M]. 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5.
[11] 郭方云. 新型文学制图法: 以《威尼斯商人》为例[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9, 30(4): 39-48;157.
[12] 鉴晔, 等. 中国古代诗词分类大典[M]. 北京: 华文出版社, 1998.
[13] 赵建中. 从“大江东”说到“小江东”[J]. 江苏地方志, 2018(1): 10-16.
[14] 荣斌, 徐世典.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M]. 济南: 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6.
[15] 张学锋.“六朝建康城 东方大都会”国际高层论坛会议总结[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5, 31(4): 15-17.
[16] 姚媛媛. 李白诗中“征虏亭”在南京何处?[N/OL]. 金陵晚报.[2018-12-25]. http://jlwb.njnews.cn/html/2018-12/31/content_152184.htm.
[17]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37.
[18] 夏秀文. 认知语言学视阈下的李白诗歌颜色词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 24(4): 49-52.
[19] 许嵩. 建康实录[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20] 侯立文. 太白集注[M]. 兰州: 敦煌文艺出版社, 2018.
[21] 陈济民. 金陵掌故[M]. 南京: 南京出版社, 1991.
[22] 张敦颐; 张忱石. 六朝事迹编类[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23] 陈沂;盛时泰, 汪訚. 献花岩志·牛首山志·栖霞小志·覆舟山小志[M]. 南京: 南京出版社, 2010.
[24] 季士家, 韩品峥, 王能伟, 等. 金陵胜迹大全[M]. 南京: 南京出版社, 1993.
[25] 刘琼, 卢章平, 李永卉, 等. 大数据时代人文研究前沿与探索——南京大学“数字人文”学术研讨会综述[J]. 图书馆论坛, 2018, 38(3): 37-45.
[26] 张琪, 纪有书, 王东波. 定量对比视角下的国外数字人文研究进展分析[J]. 农业图书情报, 2019, 31(11): 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