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秦枫, 李丁丁. 徽州文书档案数字化路径探析[J].兰台世界, 2015(5):12-13.
[ 2 ] 俞乃华, 何广龙, 汪柏树. 徽州文书整理及特色数据库建设研究[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0,28(1):54-56.
[ 3 ] 杨恺娣. 关于建立徽州文书信息数据库的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8, 26(6):80-82.
[ 4 ] 严桂夫, 王国键. 徽州文书档案的特点和价值[J].档案学研究, 2001(1):20-24.
[ 5 ] 张晓峰. 徽州文书著录项目构成设计[J]. 大学图书馆情报学刊, 2012, 30(2):76-79.
[ 6 ] 李芳, 陈进, 王昕. 上海交通大学新藏地方历史文献的数字化建设规划与实践[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5(2):77-83.
[ 7 ] 赵思渊, 汤萌. 上海交通大学新藏地方历史文献的分类法及其依据[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3):76-87.
[ 8 ] 张洁, 李芳, 汤萌. 契约文书描述元数据规范设计与应用[J]. 图书情报工作, 2017(8):106-111.
[ 9 ] 王蕾, 薛玉, 肖鹏, 等. 民间历史文献数字人文图书馆构建——以徽州文书数字人文图书馆实践反思为例[J]. 图书馆论坛, 2018(3):1-6.
[10] 梁勇, 郑振满, 郑莉. 新史料与新史学——郑振满教授访谈[J]. 学术月刊, 2012(4):155-160.
[11] 周绍泉. 徽州文书与徽学[J]. 历史研究, 2000(1):51-60.
[12] 严桂夫. 徽州历史档案总目提要[M]. 合肥: 黄山书社, 1996:47-56.
[13] 中岛乐章. 明代乡村纠纷与秩序:以徽州文书为中心[M].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11-25.
[14] 王钰欣. 徽州文书类目[M]. 合肥: 黄山书社,2000:5-13.
[15] 赵思渊, 汤萌. 上海交通大学新藏地方历史文献的分类法及其依据[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3):76-87.
[16] 阿风. 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利——以明清契约文书、诉讼档案为中心[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29-36.
[17] 邹怡. 明清以来的徽州茶业与地方社会(1368-1949)[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246-256.
[18] 王振忠. 徽州文书的再发现——民间文献与传统中国研究[M]//千山夕阳:明清社会与文化十题.香港: 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 2007:35-68.
[19] 阿风, 许文继. 2002—2004年徽学研究综述[J].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5(12):19-27.
[20] 阿风. 1998、1999年徽学研究的最新进展[J].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0(7):8-14.
[21] 阿风. 徽州文书研究十年回顾[J].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98(2):2-10.
[22] 张洁, 李芳, 汤萌. 契约文书描述元数据规范设计与应用[J]. 图书情报工作, 2017(8):106-111.
[23] 汤萌, 李芳, 王昕. 历史地理信息的获取与标准化——以上海交通大学馆藏地方历史文献为例[J].图书馆杂志, 2018(1):48-55.
[24] 滋贺秀三. 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 [M].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8:280-327.
[25] 曹树基. 传统中国乡村地权变动的一般理论[J].学术月刊, 2012(12):117-125.
[26] 龙登高. 清代地权交易形式的多样化发展[J]. 清史研究, 2008(3):44-58.
[27] 龙登高, 林展, 彭波. 典与清代地权交易体系[J].中国社会科学, 2013(5):125-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