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世伟. 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2(6):22-28.[2] 乌恩. 智慧图书馆及其服务模式的构建[J]. 情报资料工作, 2012(5):102-104.[3] 陈嘉懿. 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之道[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3(1):54-58.[4] Aittola M, Ryhanen T, Ojala T. Smart Library:LocationAwareMobile Library Service [J]. InternationalSymposium on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withMobile Devices and Services, 2003(5):411-415.[5] Repanovici A, Turcanu M. Smart Library: RFIDimplementation in Libraries [M]. ArtificialIntelligence Series-WSEAS, 2009:523-526.[6] 赵晓芳. 智慧图书馆的服务途径实现与构建[J].图书与情报, 2012(6):46-48.[7] 尹玲敏. 谈RFID应用与图书馆读者的隐私权保护问题[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5(2):44-47.[8] 袁红军. 实时型数字参考咨询用户隐私权保护机制构建[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5):36-39.[9] 付立宏,李平辉. 美国三大国家图书馆网站隐私政策比较研究[J]. 图书馆杂志, 2011(11):82-85.[10] 王碧琴. 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隐私的安全威胁分析[J]. 图书馆学研究, 2015(10):34-36.[11] 马晓亭.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个性化服务读者隐私保护研究[J]. 图书馆论坛, 2014(2):84-89.[12] 潘浩,张幸. 一种基于自主计算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隐私保护框架[J]. 图书情报工作,2009(11):75-77.[13] 彭许红, 陈威兵, 夏明, 等. 基于可逆水印的监控视频隐私信息保护与隐藏[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14(6):1227-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