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叶继元 . 聚焦学科核心领域 重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J]. 图书与情报,2020(5):1–8.
[ 2 ] 肖自力,李修宇,林申清 . 全国文献资源调查进展综述 [J]. 图书馆杂志,1989(1):14–16.
[ 3 ] 肖自力 . 我国文献资源建设和高校图书馆的使命 [J]. 大学图书馆通讯,1984(6):3–14.
[ 4 ] 徐洁 . 面向学科建设的“精益采购”策略研究——以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科外文电子期刊利用计量为例 [J]. 新世纪图书馆,2019(6):26–29.
[ 5 ] 张学福,孟连生 . 论国家博硕士学位论文数字资源保障体系建设[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5):66–69.
[ 6 ] 丁遒劲,王青.国内外文信息资源建设状况分析[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4(11):20–25.
[ 7 ] 戴龙基 . 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研究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346.
[ 8 ] 黄体杨,余光岚,赖毅 . 高校图书馆区域外文文献保障实证研究——以云南生物科学引文分析为例 [J]. 图书馆论坛,2014,34(11):49–56.
[ 9 ] 张理华 .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研究 [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1–167.
[10] 刘文文,邱晓辰 . 新技术环境下大学图书馆创新与发展研究 [M].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9:1–22.
[11] 杜莹琦,郏琳 . 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服务保障体系的构建 [J]. 图书馆建设,2008(10):80–83.
[12] 庞馨悦,李德昌 . 信息资源整合与集成服务的保障体系研究 [J]. 情报科学,2014,32(6):47–50.
[13] 梁家兴 . 关于高等学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探讨 [J]. 大学图书馆学报,1998(4):4–5.
[14] 杨薇,曾丽军 . 从“快传”(RapidILL)和“立借”(Borrow Direct)看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体系的发展 [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36(4):18–23;44.
[15] 向阿媚. 高校图书馆三大文献传递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新世纪图书馆,2011(10):51–54.
[16] 林鑫. 云环境对学术信息资源安全保障的影响[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40(11):9;17–21.
[17] 岳文玉,胡昌平 . 云环境下学术信息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J]. 图书馆学研究,2019(3):52–59.
[18] 石宇,胡昌平 . 云计算环境下学术信息资源共享全面安全保障机制 [J].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3):54–59.
[19] 孙波,吴闯,刘万国,等 . 基于云计算的国家数字学术信息资源保障联盟构建研究 [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2):5–11.
[20] 刘万国,周秀霞,杨雨师 . 数字学术信息资源安全保障的国家政策体系构建研究 [J]. 图书馆,2016(8):25–30.
[21] 刘万国,黄颖,周利 . 国外数字学术信息资源的信息安全风险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研究 [J]. 现代情报,2015,35(10):3–6.
[22] 宗文萍 . 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J]. 档案学通讯,2006(1):51–54.
[23] 马海群 . 数字信息资源安全的国家干预与制度
建设 [J]. 图书馆论坛,2010,30(6):264–267.
[24] 李丹 . 构建文化灾备体系保障文献资源安全 [J].中国应急管理,2021(6):40–43.
[25] 肖希明. 推进我国信息资源共享政策体系建设[J].情报资料工作,2005(6):6–8.
[26] 肖希明 . 信息资源建设 [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0:108–152.
[27] 黄如花,胡文琴 . 开放存取资源长期保存政策的调查与分析 [J]. 图书与情报,2009(5):70–74.
[28] 江红 . 浅谈我国图书馆文献保存体系的保障 [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7):65–67.
[29] 张新鹤,肖希明 . 我国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目标和重点研究 [J]. 图书情报知识,2009(6):21–26.
[30] 郭敏,张黎,张为杰 . 基于教学的国外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研究 [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1):64–67.
[31] 叶继元,谢欢 . 存量与增量: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宏观思考 [J]. 图书馆论坛,2015,35(1):1–7.
[32] 张学福 . 论国家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4):37–41.
[33] 李俊莉,苏静,丁遒劲,等 . 开放学术资源的国家保障与服务策略研究 [J].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3):37–41.
[34] 曾建勋,丁遒劲,杨代庆 . 数字出版变革中国家科技信息资源保障的应对策略 [J]. 情报资料工作,2014(1):
58–61.
[35] 叶继元,刘凤仪 . 全国数字资源保障体系重构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宏观构想 [J]. 数字图书馆论坛,2021(6):17–22.
[36] 叶继元,刘怡,吴向东,等. 全国外文期刊协调工作的宏观思考─—兼及全国期刊中心的建立 [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4(5):86–91.
[37] 肖珑.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引进回顾与前瞻——写在 CALIS 项目建设 20 周年之际 [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9,37(3):18–27;66.
[38] 姚晓霞,陈凌 . 从共建共享到融合开放:培育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新生态——纪念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启动建设 20 周年 [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36(6):44–48.
[39] 唐惠燕,包平,林小娟 . CASHL 文献资源保障实证研究——以教育部直属农业院校为例 [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4):70–73.
[40] 肖希明,张新鹤.构建国家级人文社科文献资源保障与服务体系——《北京宣言》的理念与 CASHL的 实 践 [J]. 大 学 图 书 馆 学 报,2009,27(1):8–12.
[41] 朱强,廖书语 . 新时代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挑战 [J]. 图书情报知识,2018(6):4–9.
[42] 胡兆芹,张敏 . 美国数字资源保存国家工程项目实践及特点 [J]. 图书馆学研究,2014(20):94–99.
[43] 王婷 . 日本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与启示 [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8(2):14–20.
[44] 肖希明,李卓卓 .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研究 [M]. 北京:学习出版社,2013:1–319.
[45] 孙健夫,陈兰杰,金胜勇 .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效益评估研究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231.
[46] 姚晓霞,陈凌,肖陇 . 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评估规范汇编 [M].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1–268.
[47] 许天才,潘雨亭,杨新涯,等 . 基于元数据管理的数字资源保障评估研究 [J].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2):84–90.
[48] 吴淑芬 . 基于用户体验的外文文献资源保障体系评价研究 [D]. 南京:南京大学,2013:1–56.
[49] 吉汉强,李丽舒,黄超云,等 . 文献资源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 [J]. 图书馆建设,2011(4):26–30.
[50] 唐林 . 数字图书馆资源保障体系的评价 [J]. 图书馆论坛,2006(4):125–126;219.
[51] 黄碧航 .“双一流”建设视角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9:8–76.
[52] 财务司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2020 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 [EB/OL].(2021-07-
05)[2021-10-27]. http://zwgk.mct.gov.cn/zfxxgkml/tjxx/202107/t20210705_926206.html.
[53] 人民日报 . 文化日益繁荣 旅游蓬勃发展 [EB/OL].(2021-08-28)[2021-10-27]. http://www.news.cn/fortune/2021–08/28/c_1127803763.htm.
[54] 习近平 .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EB/OL].(2016-05-17)[2021-10-27].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1605/t20160519_245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