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芬,陈颖曼,张建新. 我国阅读疗法研究综述[J]. 现代情报,2010,30(2):173–177.
[ 2 ] 王波. 阅读疗法[M].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390.
[ 3 ] 沈固朝.图书,也能治病[J].世界图书,1994( 3): 23–25.
[ 4 ] 陈亚平,周虹,吴昊. 基于知识图谱的阅读疗法现状与特征分析[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8(5):32–35.
[ 5 ] 王景文,高玉洁,许静,等. 我国阅读疗法实证研究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的深度分析[J]. 图书馆,2016(3):60–66.
[ 6 ] 曹旻,赵奇钊. 场景化契合的阅读疗愈——基于阅读疗法的实证研究[J].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22,42(3):79–83.
[ 7 ] 展闯,方东海,贾玉华. 书信(阅读)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C]//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1996:43–46.
[ 8 ] 李东,王景文,吴智茹. 阅读疗法基本应用模式研究——基于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阅读疗法实践的思考[J]. 图书馆界,2012(3):22–25.
[ 9 ] 于志涛,牟晓青. 国际阅读疗法领域研究演变[J]. 图书馆论坛,2019,39(8):124–137.
[10] 牟晓青,于志涛. 英国图书馆典型阅读治疗服务模式解构:理念、组织与发展路径[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23,41(4):120–128.
[11] 宫梅玲. 泰山医学院的阅读疗法研究与实践[J]. 图书与情报,2009(2):8–13.
[12] 王红. 图书馆阅读疗法本土化困境及其消解[J]. 图书馆学研究,2011(8):77–79.
[13] 王景文,郭向飞,李东. 我国阅读疗法发展的困境与消解[J]. 图书馆,2017(3):96–100.
[14] 张思瑶,陈哲彦,徐雁. 适合高等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疗愈系书目”评析[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39(5):87–93.
[15] 王波.阅读疗法书目[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5): 14–22;38.
[16] 沈固朝. 图书治疗——拓展我国图书馆服务和图书馆学研究新领域[J]. 图书情报工作,1998(4): 13–16;55.
[17] 杨一琼.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真的可行吗?[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3):93–96.
[18] 衣晓冰,王贵海. 我国阅读疗法研究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9(2): 63–66.
[19] 王聪,郭继军. 国内阅读疗法的社会网络分析研究[J]. 图书馆学刊,2021,43(5):90–95.
[20] 戈维丽. 阅读疗法的STP 理论分析与实践推广策略研究——以泰山医学院模式为例[J]. 情报探索,2023(6):129–134.
[21] 刘方方. 情深缘浅:我和阅读疗法的故事——兼评王波及《阅读疗法》[J]. 图书馆论坛,2015,35(3): 116–118.
[22] 王一华. 国内外阅读疗法研究进展[J]. 图书馆, 2018(6):41–48.
[23] 刘胜江,张大均. 阅读疗法:概念、机理及运用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 医学与哲学,2005(3): 63–64.
[24]
张雅琪,王文倩. 促进疗愈作用的书目建设和服务研究——基于“情感图书馆”项目的探讨[J]. 图书馆学研究,2023(5):85–92.
[25] 肖庆生,姚春波,崔晨. 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情绪本体论探究[J]. 学术交流,2014(6):35–39.
[26] 莱斯利 S 格林伯格. 情绪聚焦疗法[M]. 孙俊才, 郭本禹,译.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导言.
[27] 拉迪斯拉夫·提姆拉克. 治愈情绪痛苦:转化心理痛苦的情绪聚焦疗法[M]. 姚玉红,吴睿珵, 祖燕飞,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推荐序一.
[28] 列纳德·蒙落迪诺. 情绪:影响正确决策的变量[M]. 董敏,陈晓颖,译. 北京:中译出版社, 2022:40.
[29] 王波. 阅读疗法的历史基因、民间土壤、理论新解和发展现状[J]. 图书馆论坛,2019,39(8): 108–123.
[30] 徐雁. 文化滋养与“全民健心”——兼述“世界精神卫生日”与图书馆“疗愈系”读物推广[J]. 图书馆杂志,2024,43(4):4–12.
[31] 陈书梅. 从迷惘到坚定:中学生情绪疗愈绘本解题书目[M]. 台北:旺文社,2018.
[32] 陈书梅. 从沉郁到淡定:大学生情绪疗愈绘本解题书目[M]. 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4.
[33] 陈书梅. 儿童情绪疗愈绘本解题书目[M]. 台北: 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9.
[34] 陈书梅. 情绪教育中的发展性书目疗法[J]. 中国教师,2016(4):13–17.
[35] 宫梅玲,孙燕,徐海军. 抑郁症阅读疗法单方体例初探——以《生命的重建》为例[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2(2):54–58;71.
[36] 徐海军,宫梅玲,高倩云. 一部助人摆脱抑郁的绘本——评《我的抑郁症》[J]. 图书馆杂志, 2017,36(4):116–119.
[37] 宫梅玲,李启明,高倩云,等. 李兰妮阅读治疗抑郁症的书方分析及配伍[J]. 图书馆论坛, 2015,35(3):78–84;77.
[38] 宫梅玲. 读祛心病[M].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18.
[39] 陈菁,徐雁. 我国当代“阅读疗愈”代表性著述解题及其阅读接受[J]. 图书馆杂志,2022,41(2): 47–56.
[40] 李梦瑶,徐雁. 多学科融合下的大学生“阅读疗愈”活动探析——以华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专题服务为例[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23,43(6):7–12.
[41] 徐雁. 以“发展性书目疗法”拓展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兼述当代大学生“情绪困扰阅读疗愈” 类书目内涵[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23,43(6): 1–6;36.
[42] 李谷静,郭成. 国外阅读治疗的研究及其应用[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10.
[43] 王波. 阅读疗法概念辨析[J]. 图书情报知识, 2005(1):98–102.
[44] 李树民,黄晓鹂. 循证阅读疗法——阅读疗法发展的新趋势[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6):50–54.
[45] 李树民,黄晓鹂. 循证阅读疗法的现状与对策[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6,25(2): 57–60.
[46] 杨芳,吕冰玉. 国外阅读疗法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 新世纪图书馆,2021(6):89–96.
[47] 张正晶,刘爱芹,王蓓,等. 心理治疗流派的哲学基础、差异与整合[J]. 医学与哲学,2020,41(4): 49–52.
[48] 陈玉英. 探索情绪痛苦:以EFT 为基础的整合心理疗法[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3.
[49] 希拉里·雅各布·亨德尔. 与情绪和解:治愈心理创伤的AEDP 疗法[M]. 王斐,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7.
[50] 周金元,解荣,杨桦,等. 图书馆阅读疗法实践影响因素探析[J]. 图书馆,2019(5):99–105.
[51] 张福俊,于路云,高遵升. 基于具身认知观的有指导阅读疗愈机理探讨[J]. 出版广角,2015(9): 119–120.
[52] 崔海兰,张彬,王文雅. 近五年我国阅读疗愈研究综述[J]. 图书馆研究,2023,53(4):114–122.
[53] 沈固朝,万宇,巢乃鹏. 阅读治疗在中国[J]. 中国图书评论,2005(1):12–15;1.
[54] 留佩萱. 疗愈,从感受情绪开始[M]. 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9:253.
[55] 刘艳梅. 具有中国本土文化底蕴的“阅读疗法”[J]. 图书馆杂志,2008(7):93–95.
[56] 陈蓉. 让图书馆成为读者的“心灵驿站”[J]. 图书馆杂志,2010,29(12):92.
[57] 鞠鑫. 阅读疗法的“离身认知”与“具身认知” 原理[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2(6):91–96.
[58] 莫妮卡·布里永. 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M]. 鲍轶伦,译.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414.
[59] 王景文,张丽丽,王艳,等. 角色理论视域下高校阅读疗法师角色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22(4)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