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周余姣,田晨,武文杰,等. 古籍传承性保护的理论探索[J]. 图书馆杂志,2020,39(12): 14–19;42.
[ 2 ] 吴理财.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概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3.
[ 3 ] 陶敏娟. 新时期文化志愿服务发展模式探析—— 基于“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的案例研究[J]. 山东图书馆学刊,2021(3):48–52.
[ 4 ] 吕婷婷. 社会力量助力古籍保护——以“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为例[J]. 山东图书馆学刊,2023(2):47–53.
[ 5 ] 姚伯岳,周余姣,王鸷嘉. 古籍传承性保护再认识[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23,49(1):58–67.
[ 6 ] 胡洁,洪琰,向辉,等. 我国古籍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辨析及立法建议[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24,33(1):25–32.
[ 7 ] 王蕾,苏日娜,薛玉,等. 古籍智慧性保护理论及实践框架探索[J/OL]. 图书馆论坛:1–11[2024-
05-07].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306. G2.20240330.1604.002.html.
[ 8 ] 娄明辉,薛立静. 公共图书馆古籍工作社会化合作路径探究[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43(12): 28–32.
[ 9 ] 李莎莎. 古籍活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初探[J]. 出版发行研究,2022(12):35–40.
[10] Sarah C Johnson,Elizabeth
A Wahler. Anticipating and Overcoming Common Challenges for Library and Social
Work Collaborations[J]. Journal of The Australi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2023,72(4):362–375.
[11] 王波. 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的现状、亮点、问题与建议[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 40(3):21–28
[12] Analía-Verónica,Fernández-Rojo.
Cooperación bibliotecaria en la Biblioteca Nacional de Argentina[J]. El
Profesional de la Informacion, 2010, 19(5):523–528.
[13] 喻融,沈喆韡,邢伟琪,等. 一种古籍修复用纸伸缩性检测方法的探讨[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4,36(2):148–156.
[14] 高旭日,吴春芳,刘鹏,等. 古籍墨迹的老化检测及其模拟实验研究[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23,35(4):52–61.
[15] Wang Y C, Chen C
L, Deng Y
Y. Museum- Authorization of Digital Rights: A
Sustainable and Traceable Cultural Relics Exhibition Mechanism[J].
Sustainability, 2021,13(4):2046.
[16] 冉华,张楠. 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古籍保护利用的多路径探索[J]. 图书馆,2023(4):97–103.
[17] 杨正. 政策计量的应用:概念界限、取向与趋向[J]. 情报杂志,2019,38(4):60–65;51.
[18] 雷跃捷,王娜.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定义问题的再思考[J]. 新闻大学,2020(8):31–40;127.
[19] 杨莉萍,亓立东,张博. 质性研究中的资料饱和 及其判定[J].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3): 511–521.
[20] 王沛,安平,陈怡爽. 我国古籍保护经费的现状与政策建议[J]. 国家图书馆学刊,2024,33(1): 33–43.
[21] 姚伯岳,周余姣. 任重道远砥砺奋进——我国古籍保护学科建设之探索与愿景[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45(4):44–60.
[22] 张靖,刘菡. 古籍保护学科建设研究:背景、现状及空间[J]. 图书馆论坛,2020,40(3):101–
106.
[23] 李明杰,王琬琳. 新文科视域下古籍保护学的融合发展:学科范畴、知识体系与课程设置[J]. 图书情报知识,2023,40(6):68–78.
[24] 李丹,杨照坤,王浩. 新时代古籍工作专业人才保障机制建设的关键问题及建议[J]. 国家图书馆学刊,2024,33(1):44–53.
[25] 王旭. 用户导向的协同服务模式研究——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24, 44(1):53–54;103.
[26] 娄策群,卢绍君.论图书馆系统的协同与竞争[J].
图书馆学研究,1986(4):1–5;150.
[27] 王苏卉,李永卉. 我国古籍保护地方立法可行性及路径分析[J/OL]. 图书馆杂志:1–12[2024- 06-03].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1.1108.
G2.20240511.1901.008.html.
[28] 李永卉,孙悦帆. 建构与边缘:近代中国古籍保护立法研究[J]. 图书馆杂志,2023,42(5): 116–127.
[29] 唐元玲. 承载、传播与建构——媒体作为社会力量“第三极”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价值[C]// 新时代文化馆:改革融合创新——2019 中国文化馆年会征文获奖作品集,2019:78–81.
[30] 陈涛,苏日娜,张永娟,等. 智慧数据驱动的古籍智慧性保护体系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23,49(1):68–81.
[31] 北京市政府采购网. 北京城市图书馆古籍文献馆古籍修复与保护设备购置和智慧空间建设(含进口)中标公告[EB/OL]. [2024-01-04]. http://
www.ccgp-beijing.gov.cn/xxgg/sjzfcggg/sjzbjggg/ t20240104_1559608.html.
[32] 林通,郑翔,李明杰. 古籍的数字赋能与增值利用——“数智时代的古籍活化与利用”高端论坛述评[J]. 图书情报知识,2024(2): 8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