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张树华,董焱,蔡金钟. 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导论[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0—32.
[ 2 ] 杨昭悊. 杨昭悊集[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176.
[ 3 ] 全国公私立图书馆一览表 十九年度[M]// 清末民国图书馆史料汇编(第2 册).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53—236.
[ 4 ] 全国公私立图书馆一览表[M]// 清末民国图书馆史料汇编(第3、4 册).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475—621;1—53.
[ 5 ] 田亚文. 中小学图书馆史的简单回顾[J]. 儿童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1990(6):16—18.
[ 6 ] 张树华,董焱,蔡金钟. 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导论[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8—32.
[ 7 ] 吴锦冲. 民国时期中小学图书馆的典范——南轩图书馆馆史研究及其对当代的启示[C]// 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4 年学术年会暨著名图书馆学家金云铭先生诞辰110 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1—6.
[ 8 ] 符夏莹. 民国时期关于中小学图书馆馆员任职资格的讨论述评[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8(11):55—58.
[ 9 ] 吴秀岚.小学校与图书馆[J]. 教育动向,1935(27):39—41.
[10] 杜定友. 学校图书馆学[M]. 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3,30.
[11] 郑慧英. 图书馆与学校教育[J]. 广州大学图书馆季刊,1933(1):121—126.
[12] 上之. 为本会明德学校小学部筹办图书馆说几句话[J]. 云南清真铎报,1929(6):10—12.
[13] 沈祖荣. 武汉大学百年名典:沈祖荣文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60—62.
[14] 杜定友. 中学图书馆的几个问题[J]. 中华教育界,1925,14(12):1—13.
[15] 蒋复璁. 中等学校图书馆问题[J]. 中等教育季刊,1940(2):67—139.
[16] 陈关麒. 中等学校图书馆概说[J]. 华华年刊,1930(1):70—74.
[17] 卢震京. 小学图书馆概论[M].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2—5,14.
[18] 陆德麟. 儿童图书馆在小学校中之地位[J]. 图书馆学季刊,1936(1 / 4):61—69.
[19] 周建芝. 学校图书馆与中学生[J]. 培正中学图书馆馆刊,1934,1(1):31—33.
[20] 然. 中学图书馆的重要[J]. 培德月刊,1936,2(6): 16—17.
[21] 李华兴. 民国教育史[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533.
[22] 许毅. 我办中等学校图书馆之经验谈[J]. 晨报副刊,1925(1267):1—5.
[23] 余湘. 中等学校图书馆设施的讨论[J]. 浙江教育行政周刊,1933,4(31):9—15.
[24] 刘询牧. 中学图书馆问题[J]. 江苏省立上海中学校半月刊,1931(56):1—5.
[25] 犁牛. 怎样筹措中小学校图书馆的经费[J]. 公教学校,1937,3(15 / 16):307—__________308.
[26]
淑新小学研究部. 淑新小学校儿童图书馆概况[J]. 金山县教育月刊,1925,3(3):12—14.
[27] 徐永馨. 我校的儿童图书馆[J]. 小学教育月刊,1925,1(4):6.
[28] 胡昌才. 小学校儿童图书馆底研究[J]. 教育汇刊(南京),1921(1):96—107.
[29] 郑和安. 小学校应设立儿童图书馆的我见[J]. 培正中学图书馆馆刊,1936,3(1):33—34.
[30] 杜定友. 小学图书馆问题[J]. 中华教育界,1926,15(12):49—58.
[31] 王柏年. 公立小学应有儿童图书馆设备之刍议[J]. 图书馆学季刊,1936,10(1):31—61.
[32] 黄竞白. 小学校内的图书馆[J]. 中华教育界,1924(2):139—219.
[33] 陈豪楚. 对于本省中学图书馆改进之管见[J]. 浙江省立图书馆馆刊,1933,2(1):41—50.
[34] 刘斐漪. 关于儿童知识粮食的设备——图书馆[J].小学教师,1936(17):31—44.
[35] 佚名. 学校图书馆设施计划之商榷[J]. 陈伯衡,译. 浙江图书馆馆刊,1933(1):53—100.
[36] 蒋侣琴. 改进中等学校圕刍议[J]. 无锡图书馆协会会报,1935(4): 38—40.
[37] 省立绍中附小. 小学图书馆的组织与管理之研究[J]. 浙江教育,1936,1(4):58—73.
[38] 程长源. 中等学校圕的杂志管理[J]. 浙江教育,1936,1(4):73—78.
[39] 粱炳培. 对于小学图书馆的一个贡献:图书分类问题[J]. 广东省立小学教员补习函授学校月刊,1932(9/ 10):24—28.
[40] 赵传家. 中学图书馆最低限度书目[M]. 中华基督教教育会,1932:13.
[41] 一慎. 中学生的阅读指导[J]. 集美周刊,1936,19(11):1—2.
[42] 李文裿. 小学校与图书馆[J]. 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30(2):3—28.
[43] 王鲁滨. 怎样诱导儿童到图书馆阅读[J]. 小学与社会,1936,2(39):8.
[44] 王文莱. 学校图书馆改进刍议[J]. 浙江教育,1936,1(10): 22—27
[45] 言内. 关于改进中学图书馆四个实际问题的商榷[J]. 温中校刊,1940(8):10—12.
[46] 徐旭. 学校图书馆公开刍议[J]. 图书馆学季刊,1931(3/ 4):417—431.
[47] 王文莱. 中等学校兼办社会教育——学校兼办图书馆公开问题的商讨[J]. 社教通讯,1939(10):7—20.
[48] 吴梦. 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研究综述[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6):34—38.
[49] 瞿葆奎,丁证霖.“道尔顿制”在中国[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85(2):77—90.
[50] 杨玉麟,郭武,熊伟霖. 论中小学图书馆的“基础教育价值”和“图书馆职业价值”[J]. 图书馆论坛,2020,40(12):102—106.
[51] 张毅红,陈彦旭,顾丹华.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馆校合作研究——基于少儿阅读推广合作的探析与启示[J]. 新世纪图书馆,2016(4):2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