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马费成,张帅. 我国图书情报领域新兴交叉学科发展探析[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23,49(2): 4–14.
[ 2 ] 路甬祥. 学科交叉与交叉科学的意义[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1):58–60.
[ 3 ] 郝平. 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北京大学陈建龙馆长采访郝平校长访谈录[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39(1):5–7.
[ 4 ] 梁荣贤,李通,凌征强. 元宇宙图书馆:内涵衍变、建设发展与问题应对[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3,328(6):5–10;30.
[ 5 ] 马费成. 图书情报学与元宇宙:共识
共创 共进[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22,48(6):4–5.
[ 6 ] Stephenson N. Snow crash[M]. New York:Bantam Spectra,1992.
[ 7 ] 钱丹丹,王丽华,刘炜. 元宇宙图书馆智慧生态系统构建与典型应用探索[J].
图书馆建设,2023(4): 59–66.
[ 8 ] 陈泽炎. 人工智能元宇宙语境下的线下实体会议科学解读[J]. 中国会展(中国会议),2023(6):12.
[ 9 ] G r e e n b a u m D . T h e v i r t u a l w
o r l d s o f t h e metaverse[J].Science,2022,377(6604):377–
377.
[10] 李洪晨,马捷. 沉浸理论视角下元宇宙图书馆“人、场、物”重构研究[J]. 情报科学,2022,40(1): 10–15.
[11] 盛琳涵. 元宇宙视域下图书馆阅读推广新路径的研究与探索[J]. 图书馆,2023,345(6):86–91; 111.
[12] 叶莉,凌征强. 元宇宙视域下高校图书馆联盟服务创新研究[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6): 111–115;128.
[13] 陈丽冰. 智慧图书馆:价值内涵、主要困境与优化路径[J]. 图书馆,2023,341(2):19–25.
[14] 夏立新,白阳,张心怡. 融合与重构:智慧图书馆发展新形态[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8,44(1): 35–49.
[15] 高英莲. 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39(1):128.
[16] 傅爱雯,邵波. 元宇宙视域下图书馆多层交互的内外循环机制[J]. 图书馆论坛,2023(10): 117–125.
[17] 张慧,叶鹰. 智能、智识、智见:智慧图书馆之特征解析[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23,49(3): 67–74.
[18] Beagle D .The Information Commons
Handbook[M]. New York: Neal-Schuman Publishers, 2006:247.
[19] Csikszentmihalyi M,Larson R.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experience
sampling method[J].Th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1987, 175(9):526–536.
[20] 李洪晨,马捷. 沉浸理论视角下元宇宙图书馆“人、场、物”重构研究[J]. 情报科学,2022,40(1): 10–15.
[21]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自私的基因(40 周年增订版)[M]. 北京:中信出版集团, 2014:38.
[22] 张丽锦, 吕欣. 虚拟数字人:模因论的新“锚点”—— 模因论视域下的虚拟数字人:概念、特征和应用[J/OL]. 学术探索:1-10[2024-
03-07].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3.1148. C.20240124.1447.002.html.
[23] Martin K.New Survey of Higher Ed Experts Finds Promise in
Guided Pathways,Adaptive
Learning[EB/OL]. [2023-07-16]. http://www.
sr.ithaka.org/blog/new-survey-of-higher-ed-experts-finds-promise-inguided-pathways-adaptive-learning/.
[24] 金慧,邵钰,胡盈滢. 智能化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创新——《地平线报告》( 2018高等教育版) 启示[J]. 远程教育杂志,2018,36(5):3–14.
[25] 刘智锋,吴亚平,王继民.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对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影响[J]. 情报杂志,2023(7): 123–130.
[26] 王晔斌,张磊. 虚实相生——元宇宙视角下智慧图书馆场景实现[J].
图书馆杂志,2022,41(7): 18–24.
[27] 张惠,朱春雨. 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研究平台的促进机制——以京都大学iCeMS
为例[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197(6):172–179.
[28] 陈天凯,李媛,刘晓,等. 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与改革路径——以天津大学为例[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3,365(4):27–33.
[29] 袁辉,杨新涯,周红. 图书馆虚拟知识社区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3): 80–83;79.
[30] 曾粤亮,司莉. 跨学科科研合作:背景、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J].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0): 127–140.
[31] 许海云,尹春晓,郭婷,等. 学科交叉研究综述[J].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5):119–127.
[32] 范晴晴,李长玲,荣国阳,等. 跨学科输入知识对学科发展的影响力分析——以图书情报学科为例[J]. 情报科学,2023,41(2):79–85.
[33] 李长玲,荣国阳,范晴晴,等. 跨学科引用对知识生长的刺激作用与程度分析——以图书情报学为例[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22,45(6):1–8.
[34] 白阳,胡畔,郭致怡. 元宇宙场域视角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创新服务模式研究[J]. 情报资料工作,2023(3):24–32.
[35] 江新. 美国高校图书馆技术增强型学习空间建设实践与思考[J]. 图书馆建设,2020,304(4): 155–160;170.
[36] 侯文军,卜瑶华,刘聪林. 虚拟数字人:元宇宙人际交互的技术性介质[J].
传媒,2023,393(4): 25–27;29.
[37] 曹培杰. 高质量教育需要一场结构性学习变革[J]. 人民教育,2020,840(23):55–58.
[38] 郭亚军,郭一若,周家华,等. 元宇宙基础技术在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现状与发展策略[J/OL].
图书馆建设:1–18[2023- 07-17].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3.1331.
G2.20230406.1622.008.html.
[39] 刘宝卿. 以现代化建设推进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40(6):17–19.
[40] 杨敏然,张新兴. 国外高校图书馆元宇宙虚拟共享空间的建设与启示[J]. 图书馆,2023(3): 16–23.
[41] 陈建龙,邵燕,张慧丽,等. 大学图书馆现代化指南针报告[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40(1): 22–33.
[42] 邵波,单轸,王怡. 新一代服务平台环境下的智慧图书馆建设:业务重组与数据管理[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46(2):27–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