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刘辉,陈相谭.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演进及其趋势——基于159
份政策文本(2006–2022 年)的分析[J].
治理现代化研究,2023,39(6): 59–68.
[ 2 ] 金栋昌,王宇富,徐梦真.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J]. 图书馆论坛,2023,43(5):10–22.
[ 3 ] 李国新. 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的新方向新任务[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22,48(4):20–22.
[ 4 ] 柯平. 新图情档——新文科建设中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发展[J]. 情报资料工作,2021,42(1):15–20.
[ 5 ] 马费成,李志元. 新文科背景下我国图书情报学科的发展前景[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46(6): 4–15.
[ 6 ] 初景利. 一级学科更名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新挑战[J]. 文献与数据学报,2022,4(4): 7–10.
[ 7 ] 曾建勋. 重视图书情报的“交叉学科”门类特征[J]. 数字图书馆论坛,2021(2):1.
[ 8 ] 黄百川. 邻里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佛山实践[M].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3: 162–164.
[ 9 ] 庞帅. 图档博融合发展提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依据、问题及对策[J]. 图书馆,2023(7): 17–23;36.
[10] 柯平,邹金汇,刘旭青,等. 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的理论创新与案例研究[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23.
[11] 柯平,刘旭青,邹金汇. 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第六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回顾与思考[J].
图书与情报,2018(1):37–48.
[12] 杨琳,郭加美,曲云鹏,等. 公共知识空间与公共文化空间的融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探索[J].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24):39–47.
[13] 刘京晶. 互联网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治理变革[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72.
[14] 韩勇,余斌,朱媛媛,等. 英美国家关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新近研究进展及启示[J].
经济地理,2016,36(7):19–26;37.
[15] 中国文化报. 文化部 财政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 (2011-12-09)[2023-11-20].
https://www.mct.gov.cn/ whzx/zsdw/zgszwhjtyxgs/201112/t20111209_ 825863.htm.
[16] 张歌. 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相关学位论文研究述评(2007–2018)[J]. 图书馆建设,2019(5):36–43;61.
[17] 金武刚. 偶然vs 必然: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兴起与发展[J].
图书馆论坛,2018(11):49–60.
[18] 李国新. 推动文化馆数字化建设跃上新台阶[J].
中国文化馆,2022(1):3–5.
[19] 程焕文. 记录与著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J].
图书馆建设,2022(1):14.
[20] 邹金汇,张雅琪,周雅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研究”综述[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3): 5–12.
[21] 金武刚. 论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构建与实现[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41(3):42–57.
[22] 黄飚. 文化行政学[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总社,2003:1.
[23] 李向民,王晨. 文化产业管理概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