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张久珍 . 重振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充分释放图书馆全民信息素养教育的作用[J].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0(11):6—14;85.
[ 2 ] 吴庆梅,肖希明 . 刘国钧图书馆学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39(2):92—98.
[ 3 ] 白国应 . 刘国钧先生的优秀品质[J]. 图书与情报,2000(1):65—68.
[ 4 ] 吴稌年,顾烨青 . 论刘国钧早期的图书馆学思想[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7(5):93—100.
[ 5 ] 顾烨青,吴稌年,刘宇 . 重读《近代图书馆之性质及功用》——论刘国钧早期的近代图书馆观[J].图书馆建设,2013(7):25—29.
[ 6 ] 吴稌年,顾烨青 . 刘国钧早期学术思想演进之一翼——从儿童教育到儿童图书馆建设[J]. 图书情报知识,2013(2):40—47.
[ 7 ] 佐藤善治郎;汪郁年 . 最近社会教育法(续)[J].蒙学报,1906(22):40—41.
[ 8 ] 谢荫昌 . 图书馆教育绪言[Z]// 王余光,范凡 . 清末民国图书馆史料汇编2.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114.
[ 9 ] 户野周二郎 . 图书馆教育[Z]// 王余光,范凡 . 清末民国图书馆史料汇编2.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114.
[10] 欢迎图书馆专家韦棣华女士纪(十四年一月十一日新闻报)[J]. 浙江公立图书馆年报,1925(10):3—7.
[11] 鲍士伟 . 图书馆与教育[J]// 彭文元,笔记 . 湖南教育杂志,1925,4(3):1—5.
[12] 李大钊 . 李大钊全集 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3] 沈绍期 . 中国全国图书馆调查表[J]. 教育杂志,1918,10(8):37—45.
[14] 杜定友 . 图书馆学概论[M].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
[15] 李小缘 . 中国图书馆事业十年来之进步[J]. 图书馆学季刊,1936,10(4):507—549.
[16] 姜伯韩,杨承禄 . 图书馆教育之意义与使命[J].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丛刊,1936,8(1):1—2.
[17] 余训培 . 民国时期的图书馆与社会阅读[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18] 中国大事记:教育部呈布社会教育各项规程[J].东方杂志,1915,12(12):3.
[19] 教育部 . 教育部呈准图书馆规程、通俗图书馆规程、通俗教育讲演所、通俗教育讲演规程[Z]//王余光. 清末民国图书馆史料汇编1.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3.
[20] 北平市立第一普通图书馆 . 北平市立第一普通图书馆概况[R]. 北京:北平市立第一普通图书馆,1936:16—17.
[21] 第六图书馆 拟增设问字处[N]. 大公报(天津版),1931-02-22(2).
[22] 治 . 天津市河东地藏庵第四通俗圕成立妇女识字班[J]. 天津市市立通俗图书馆月刊,1936,2(3/4):16.
[23] 北平市立第一普通图书馆 . 北平市立第一普通图书馆概况[Z]. 北京:北平市立第一普通图书馆,1936:14—15.
[24] 天津市市立通俗图书馆家庭巡回文库规则[J].天津市市立通俗图书馆月刊,1935(7/9):30.
[25] 北平市立第一普通图书馆 . 北平市立第一普通图书馆馆务报告(民国二十四年七月至二十五年六月)[R]// 王余光 . 清末民国图书馆史料汇编8.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455—456.
[26] 王中江 . 进化主义在中国[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7] 衡如 . 杜威论哲学改造[J]. 东方杂志,1921,18(8):37—50.
[28] 杜威;刘衡如 . 中国人心理之变化(续)[N]. 时报·新时报,1920-02-15.
[29] 胡适 . 杜威先生与中国[J]. 东方杂志,1921,18(13):121—122.
[30] 元青 . 杜威与中国[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1] 刘衡如 . 福禄伯之教育原理[N]. 时报·教育周刊·世界教育新思潮,1919-07-28.
[32] 刘国钧 . 杜威的教育学说[J]. 陕西教育周刊,1930,3(40):5—10.
[33] UNNA S;刘国钧 . 罗素之当初和现在[J]. 少年中国,1920,2(1):26—35.
[34] 刘衡如 . 本于社会化之教育改革[N]. 时报·教育周刊·世界教育新思潮,1919-08-25.
[35] 陈源蒸 . 关于“要素说”及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纪念刘国钧逝世25 周年[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4):87—90.
[36] 刘衡如 . 美国公共图书馆概况[J]. 新教育,1923,7(1):1—25.
[37] 刘衡如 . 近代图书馆之性质[N]. 时报·教育周刊·世界教育新思潮,1919-09-29.
[38] 赵志钧 . 刘国钧氏论乡村图书馆[J]. 金大农专月刊,1936,5(10):419—420.
[39] 刘国钧 . 圕内之参考事业[J]. 文华图书科季刊,1931,3(3):303—313.
[40] 刘衡如 . 近代图书馆之性质及功用[J]. 金陵光,1922,12(2):22—24.
[41] 刘国钧 . 我们的图书展览会[J]. 西北日报,1944-11-17(4).
[42] 刘国钧 . 书评:公共图书馆之广告术[J]. 图书馆学季刊,1926,1(2):701—702.
[43] 刘国钧 . 图书馆馆员应有之素养[J]. 浙江省立图书馆月刊,1932,1(9):29—32.
[44] 杜威 . 学校与社会[M]. 刘衡如,译. 上海:中华书局,1932.
[45] 衡如 . 会员通讯[J]. 少年中国,1923, 4(6):5—6.
[46] 刘国钧 . 图书馆学要旨[M]. 上海:中华书局,1934.
[47] 刘国钧 . 图书馆与民众动员[J]. 教育通讯,1938,(24):4—7.
[48] 刘国钧 . 图书馆与民族复兴[J]. 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1937,9(3/4):311—312.
[49] 刘衡如 . 福禄伯之教育原理[N]. 时报·教育周刊·世界教育新思潮,1919-07-28.
[50] 刘衡如 . 儿童图书馆和儿童文学[J]. 中华教育界,1922,11(6):1—7.
[51] 刘国钧 . 国立西北图书馆筹备计划书[J]. 社会教育季刊,1943,1(3):90—91.
[52] 刘国钧 . 西北今后之图书教育[J]. 新西北月刊,1944,7(7/8):8—10.
[53] 刘国钧 . 国立西北图书馆筹备概况[J]. 社会教育季刊,1943,1(4):12—16.
[54] 刘国钧 . 国立兰州图书馆与西北文化[J]. 甘肃青年,1947,9(1/2):9—10.
[55] 图书馆服务人员谈话会 刘馆长讲今日中国图书馆之需要及馆员应有之准备[N]. 金陵大学校刊,1935-04-04(2).
[56] 张伟 . 图书馆与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