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孙先英 . 论朱学见证人真_德秀[D]. 成都:四川大学,2005.
[ 2 ] 尹业初 . 真_德秀哲学思想研究[D]. 湘潭:湘潭大学, 2005.
[
3 ] 颛静莉 . 真_德秀政法思想研究[D]. 保定:河北大学, 2006.
[
4 ] 夏静 . 真_德秀文学思想论[J]. 北方论丛, 2007,202(2): 28–31.
[ 5 ] 贾智鹏_ . 真_德秀蒙学思想研究[D]. 兰州:西北民族大学, 2019.
[
6 ] 邓洪波 . 中_国书院学规[M].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114.
[ 7 ] 永瑢,纪昀 . 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05 册[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 8 ] 班固 . 汉书 上[M]. 长沙:岳麓书社,2008.[ 9 ] 程树德 . 论语集释 上[M]. 北京:中_ 华书局,2013.
[10] 黄宗羲 . 宋元学案[M]. 北京:中_华书局,1986.
[11] 朱熹 . 朱子语类:第1 册[M]. 武汉:崇文书局,2018.
[12] 曾祥芹,刘苏义 . 历代读书诗[M]. 北京:中_国文联出版社,2001:14.
[13] 朱原谅_ . 朱熹读书法版本辨析及其对阅读推广的启示[J]. 图书馆杂志,2020,39(4):50–56;61.
[14] 朱熹 . 四书章句集注[M]. 北京:中_华书局,2011.
[15] 钱穆 . 学龠[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20.
[16] 朱永新 . 我的阅读观[M]. 桂林:漓江出版社,2019.
[17] 真_德秀 . 文章正宗[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1.
[18] 程瑞礼 . 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M]. 合肥:黄山书社,1992:53.
[19] 孙先英 . 论真_德秀《文章正宗》的审美价值取向[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7(4):121–125.
[20] 袁行霈,莫砺锋,黄天骥 . 中_国文学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10.
[21] 漆子扬,马智全 . 从《文章正宗》的编选体例看真_德秀的选学观[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83(2): 88–91.
[22] 任竞泽 . 真_德秀的文体学思想[J]. 兰州学刊,2011, 209(2): 129–132.
[23] 周宪 . 从“沉浸式”到“浏览式”阅读的转向[J].中_国社会科学,2016,251(11):143–163; 208.
[24] 王波 . 阅读疗法书目[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5):14–22;38.
[25] 伊塔洛·卡尔维诺 . 为什么读经典[M]. 黄灿然,李桂蜜,译 .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6.
[26] 王世伟 . 何为经典——经典阅读系列研究之一 [J]. 图书馆杂志,2021,40(8):4–22.
[27] 熊静 . 陈献章阅读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 图书馆论坛,2022,42(2):79–88.
[28] 曾枣庄 . 宋代序跋全编:第7 册[M]. 济南:齐鲁书社,2015.
[29] 刘克庄 . 后村居士集[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30] 甘阳 . 大学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38–65;189–190.
[31] 王余光 . 论阅读传统经典[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110–116.
[32] 真_德秀 . 真_西山先生集[M]. 北京:中_华书局,1985:1.
[33] 真_德秀 . 西山先生真_文忠公文集[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1.
[34] 许家星 .“ 《 近思录》,四子之阶梯”说之重思[J].中_国哲学史,2019(1):63–69.
[35] 徐兴海 .《 论语新解》对于《论语》学习的意义[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95–99.
[36] 任竞泽 . 真_德秀的文体学思想[J]. 兰州学刊,2011,209(2):129–132.
[37] 杨苹 . 真_德秀的交游关系研究[D]. 厦门:厦门大学,2009.
[38] 朱原谅_ . 理学读书思想历史演变及其对当前经典阅读推广的启示[J]. 图书馆杂志,2021,40(10):102–110.
[39] 朱原谅_ .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发展特点与关键发展问题探析——对“第三届大学生阅读推广峰会”的评述与思考[J]. 图书馆杂志,2019,38(3):33–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