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张慧丽. 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推广研究[J]. 大学
图书馆学报, 2014, 32(4): 83-87.
[ 2 ] 王婷. 特色馆藏建设与服务——以中国政法大学
图书馆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 2017, 61(S1): 5-7; 4.
[ 3 ] 鄂丽君. 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现状分析[J].
图书馆建设, 2009(12): 19-23.
[ 4 ] 金以明. 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J]. 大学图书
馆学报, 2008, 26(6): 93-97.
[ 5 ] 张红扬. 弘扬文化传统彰显个性特色——试论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特藏的发展[J]. 大学图书馆学
报, 2007(2): 83-87.
[ 6 ] 教 育 部 关 于 印 发 《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图 书 馆 规
程》的通知[EB/OL]. [2019-05-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
t20160120_228487.html.
[ 7 ] 邱葵. 特藏非古籍不可吗?——美国是如何建立
特藏图书馆的[J].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03(2): 58-61.
[ 8 ] 晏凌. 基于捐赠的清华大学图书馆特藏建设[J].
图书馆杂志, 2010, 29(2): 44-45;56.
[ 9 ] 晏凌, 张蓓. 基于捐赠的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关键
问题研究——系统管理、特色资源发掘模式及服
务机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0, 54(21): 88-92.
[10] 刘丹. 捐赠特藏资源的建设与展示——北京大学
图书馆的实践[J].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8, 38(6):
29-32.
[11] 鄂丽君. 香港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与服务调
查分析[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6, 25(1): 45-51.
[12] 李东来. 灰色文献与图书馆核心业务演变[J]. 图
书馆建设, 2019(2): 4-9.
[13] 王绍平, 陈兆山, 陈钟鸣, 等. 图书情报词典[M].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0: 294.
[14] 程水英. 高校图书馆灰色文献资源建设探析[J].
图书馆研究, 2013, 43(6): 35-37.
[15] 林泽明, 刘锦山, 刘锦秀. 图书馆灰色文献资源
开发与利用[M]. 北京: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4:
8-14.
[16] 尚铁英. 高校灰色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河
南图书馆学刊, 2006(2): 96-98.
[17] 赵亚姝. 高校灰色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开发利用[J].
情报资料工作, 2001(S1): 285-286.
[18] 丁友兰. 我校图书馆特藏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
武夷学院学报, 2012, 31(4): 74-77.
[19] 张素. 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调查文献案例分
析[J]. 图书馆界, 2018(6): 88-92.
[20] 王宁, 杨新涯, 刘芳兵. 大学文化活动促进馆藏建
设的创新实践研究——以“重大记忆”收藏计
划为例[J]. 图书馆建设, 2015(11): 31-33.
[21] 书写生命记录校史: 台大学生日记365天特展
[EB/OL]. [2019-05-20]. http://www.lib.ntu.edu.tw/
node/1957.
[22] 合作“出书”, 武大学生接力抄书载入文库[N/
OL]. [2019-05-20]. http://k.sina.com.cn/article_172
0962692_6693ce84020007iyp.html?cre=edupagepc
&mod=f&loc=1&r=9&doct=0&rfunc=89.
[23] 戴洪霞. 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千村调查”校
内原生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图书馆杂志,
2017, 36(3): 52-57.
[24] 韩雪飞, 丁玉东, 杜瑾. 高校毕业季图书馆开展读
者数据留存活动调查与建议[J]. 图书情报工作,
2015, 59(20): 77-82.
[25] 谢剑敏.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内部刊物调查
与分析——以广州市高校图书馆调查为基础[J].
图书馆研究, 2017, 47(6): 50-57.
[26] 王向明. 档案管理学原理[M]. 上海: 上海大学出
版社. 2009: 122-123.
[27] 杜开敏. 高校图书馆虚拟阅读社区模型构建研
究[D]. 南京: 东南大学,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