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民网. 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
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6.2%, 纸质阅读率
增长放缓 [EB /OL].[2019-04-21]. http://culture.
people.com.cn/n1/2019/0421/c1013-31041115.
html.
[ 2 ] 李武. 青少年社会化阅读动机研究: 以上海初高
中生微信阅读为例[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4(6):
115-128.
[ 3 ] 曹建, 许杜瑶. 大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
及改进策略[J]. 出版参考, 2019, 794(4): 67-70.
[ 4 ] 肖鹏, 潘燕桃, 张久珍. 中国大陆大学生学术阅读
载体偏好与行为研究: 基于全球调查数据的比较
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8, 44(1): 62-75.[ 5 ] 田菲. 我国国民阅读发展趋势研究——基于
1999-2015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分析[J]. 出
版发行研究, 2016(5): 5-9.
[ 6 ] 茆意宏, 杨霞, 辛沅远, 等. 大学生微知识学习行
为研究——以微信平台为例[J]. 情报理论与实
践, 2016, 39(11): 68-72; 77.
[ 7 ] Liu Z M, Huang X B. Reading on the move: A study
of reading behavior of undergraduate smartphone
users in China[J].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2016, 38(3).
[ 8 ] 刘坤锋, 王文韬, 陈雨. 沉浸体验视角下数字
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比较分析研究[J]. 图书馆,
2016(10): 58-62.
[ 9 ] 秦超, 谢非. 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对比调查研
究[J]. 情报探索, 2011(10): 17-20.
[10] 张坤, 李晶, 王文韬, 等. 国内外数字阅读研究热
点及趋势分析[J]. 图书馆建设, 2018(3): 56-64.
[11] 王晓光, 刘晶. 近10年来国内外移动阅读行为研
究述评[J]. 图书情报工作, 2018, 62(13): 119-126.
[12] 迟毓凯, 莫雷, 管延华. 当前西方文本阅读研究
的主要共识与争议[J]. 心理科学, 2004, 27(4):
937-939.
[13] 袁曦临, 王骏, 刘禄. 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理解
效果实验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5, 41(5):
35-46.
[14] 袁曦临, 王骏, 陈霞. 移动阅读与纸质阅读对照实
验研究[J]. 图书馆建设, 2012(3): 74-76; 81.
[15] 袁征, 白雪松. 看屏幕不等于读书——文本呈现
方式对学生阅读效果的影响[J]. 教育发展研究,
2016(20): 15-20.
[16] 徐军英, 张康华, 张怿. 手机阅读与纸质阅读实验
效果的对比分析[J]. 情报资料工作, 2015, 36(6):
92-96.
[17] 曹东云, 邱婷, 谢云. 文本呈现方式、认知风格、
自我感受对大学生电脑屏幕阅读成绩的影响研
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13, 34(1): 81-85.
[18] Daniel D B, Woody W D . E-textbooks at what cost?
Performance and use of electronic v. print texts[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3, 62: 18-23.
[19] Young J. A study of print and computerbased
reading to measure and compare rates of
comprehension and retention[J]. New Library World,
2014, 115(7/8): 376-393.
[20] 马捷, 张光媛, 徐晓晨. 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理解
效果及沉浸体验实验研究——以科普知识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 2018, 62(16): 35-46.
[21] 周钰, 王娟, 陈憬, 等. 信息载体影响文本阅读的实
证研究——基于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比较[J].
中国远程教育, 2015(10): 21-26; 79-80.
[22] 马捷, 张光媛, 蒲泓宇. 手机与纸媒条件下的
数字原住民阅读效果实验——以新闻和小说
为例[J/OL]. 图书馆论坛: 1-10[2019-07-01].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306.
G2.20190506.1739.002.html.
[23] 王治国, 陈英和. 阅读材料类型和难度对五年级
儿童阅读策略的影响[J]. 心理科学, 2007, 30(6):
1367-1371.
[24] 于鹏. 韩国大学生阅读不同文体汉语篇章的眼动
实验研究[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1(4): 362-366.
[25] 刘渊, 刘晓清. 信息载体对阅读效果影响的实验
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4, 30(1): 87-89.
[26] 张冰, 张敏. 数字阅读必然会导致浅阅读吗?——
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对比
实证分析[J]. 新闻传播, 2013(1): 52-53.
[27] Lorch R F, Lorch E P, Klusewitz M A . College
students’ conditional knowledge about reading[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3, 85(2):
239-252.
[28] 曾润喜, 陈创. 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的研究进展
评述[J].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17(3): 62-69.
[29] 陈航, 徐蔡余, 王曰芬. 微信碎片化信息阅读行
为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J]. 图书与情报, 2017(3):
26-35.
[30] 李武, 谢蓉, 金武刚. 上海地区在校大学生手机阅
读使用行为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 2011, 55(14):
10-14; 41.
[31] 李武, 赵星. 大学生社会化阅读APP持续使用意
愿及发生机理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6,
42(1): 52-65.
[32] 余人, 穆潇, 袁玲. 大学生微信阅读的优化与拓展[J].
编辑学刊, 2016(5): 33-37.
[33] 张振. 微信公众平台促进有效学习的对策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8(20): 9-12.
[34] 闫晓甜, 李玉斌. 微信平台支持下的高校微课
程设计与应用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 2015(7):
52-57; 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