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许祖范. 创新意识的研究及其应用[J]. 政工研究
动态, 1998(16): 7-8.
[ 2 ] 威廉斯. 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J]. 中国新时
代, 2003(22): 89-90.
[ 3 ] 柯平, 徐美莲, 闫慧. 青少年科学阅读观与创新素
养的培育[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提高全民科学
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
论文集. 2006.
[ 4 ] 施向阳. 新教育背景下化学科学阅读对高中生
创新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D]. 苏州: 苏州大学,
2017.
[ 5 ] 郑景丹. 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D]. 太原: 中
北大学, 2016.
[ 6 ] Nancy Darling, Linda L. Participation in schoolBase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Adolescent
Adjustment [J].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005,
37(1): 51-76.
[ 7 ] 李旖旎.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
实践研究[D]. 海口: 海南师范大学, 2018.
[ 8 ] 肖鲁和. 构建教学情境, 激发中学生创新意识的
策略与实验研究[D]. 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 2005.
[ 9 ] 洪赛君.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研
究[D].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10] 周笑. 大学生阅读推广常态化机制研究[D]. 南京:
南京邮电大学, 2017.
[11] 陶仁杰.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育研究[D]. 南昌:
南昌航空大学, 2017.
[12] 孙明国, 于汉伟, 汪文文. 当前大学生创新意识和
创新能力培养调查与分析——以安徽工程大学
为例[J]. 教育观察, 2019, 8(1): 50-53.
[13] 蒋永荣, 黎霜, 秦永丽. 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
力现状调查与探讨——以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为例[J]. 高教论坛, 2016(8): 49-52.
[14] 马学娅, 何欢, 刘娜娜, 等. 大学生创新意识和提
升对策研究——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J]. 江西电
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31(6): 143-145; 148.
[15] 李晓熠. 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课外科技
活动视角[D].杭州: 中国计量大学, 2017.
[16] 胡成清. 加强课外科普阅读,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J].
学周刊, 2018(5): 142-143.
[17] 李正英, 赵良举. 高校科普与科学发展[J]. 高等建
筑教育, 2015, 24(3): 157-159.
[18] 明海, 郑荣升, 王沛, 等. 素质增强和创新能力培
养的新探索——光信息专业大学生研究计划与
科普、SPIE俱乐部活动相结合[C]// 中国光学学
会. 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 2010:
2849-2852.
[19] 高晓晶, 喻梦倩, 杨家燕.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
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以电子科技大学公选
课“大学生阅读素养”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
2017, 61(S1): 49-52.
[20] 肖珑, 刘雅琼, 张春红, 等. “浅阅读”时代高校图
书馆的“深阅读”服务——以“北大读书讲座”
为例[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9, 37(6): 119-125; 99.
[21] 王波, 傅新. 阅读疗法原理[J]. 图书馆, 2003(3):
1-12.
[22] 蔡铁权, 陈丽华. 整合IDEAS科学读写模式的科
学教学[J]. 教育科学研究, 2011(5): 61-65.[23] 宫梅玲. 读祛心病[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7.
[24] 王复亮. 创新教育学概论[M]. 北京: 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 2009.
[25] 叶仁敏, 洪德厚, 保尔·托兰斯. 《托兰斯创造性
思维测验》(TTCT)的测试和中美学生的跨文化
比较[J]. 应用心理学, 1988(3): 22-29.
[26] 周琦. 研讨式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培养高级助产
专业医学生创新意识的效果评价[J]. 医学理论与
实践, 2017, 30(17): 2652-2653.
[27] 王琼. 上海市位育中学《纳米科技科普与创新
课程》学生评价研究[D].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