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吴承学. 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M]. 北京: 人民出
版社, 2011: 17.
[ 2 ] 王水照. 历代文话[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 3 ] 傅璇琮, 刘德重. 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诗文
评卷[M].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8: 286.
[ 4 ] 曾枣庄. 中国古代文体学史[M]. 上海: 上海人民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2: 743.
[ 5 ] 朱迎平. 《文章缘起》考辨[J]. 古籍整理研究学
刊, 1996(6): 21.
[ 6 ] 祁志祥.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M]. 太原: 山西教育
出版社, 2008: 181.
[ 7 ] 朱易安. 中国诗学史·明代卷[M]. 厦门: 鹭江出
版社, 2002: 231.
[ 8 ] 许结. 汉代文学思想史[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
社, 2010: 6注释①.
[ 9 ] 杨赛. 任昉与南朝士风[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
社, 2011: 280.
[10] 陈懋仁. 年号韵编[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
第271册. 济南: 齐鲁书社, 1996.
[11] 盛枫. 嘉禾征献录[M]//槜李丛书: 第二集. 刻本.
1931—1934: 12.
[12] 陈国军. 明代志怪传奇小说叙录[M]. 北京: 商务
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16: 393.
[13] 陈懋仁. 藕居士诗话[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集
部: 第418册. 济南: 齐鲁书社, 1997: 297.
[14] 陈懋仁. 藕居士友籍[M]//陈懋仁杂著. 刻本. 明崇
祯十五年(1642)—清初.
[15] 张廷玉等. 明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5083.
[16] 姚士粦. 见只编[M]//丛书集成初编: 第3964册. 上
海: 商务印书馆, 1936: 72—73.
[17] 陈懋仁. 庶物异名疏[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子
部: 第218册. 济南: 齐鲁书社, 1996.
[18] 永瑢等. 四库全书总目[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5:
718.
[19] 姚培谦, 张景星. 砚北偶钞[M]. 刻本. 清乾隆
二十七年(1762).
[20] 朱琰. 诗触[M]. 刻本.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 3.
[21] 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委员会. 中国古籍总目·集部·诗文评类[M]. 北京: 中华书局, 上海: 上海古
籍出版社, 2012: 3225.
[22] 任昉, 陈懋仁. 文章缘起注[M] //陈懋仁杂著. 刻
本. 明崇祯十五年(1642)—清初: 2.
[23] 陈懋仁. 续文章缘起[M] //陈懋仁杂著. 刻本. 明崇
祯十五年(1642)—清初.
[24] 孙立. 中国文学批评文献学[M]. 广州: 广东人民
出版社, 2000: 472.
[25] 李小龙. 和刻稀见明清散文研究文献考录[M] //明
清文学与文献(第四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 2016.
[26] 陈懋仁. 文章缘起注[M]. 刻本. 日本宝历八年
(1758): 卷首.
[27] 赖惟勤. 宝历明和以降浪华混沌诗社交游考证初
编[M] //日本汉学论集. 东京: 汲古书院, 2002.
[28] 赖惟完. 春水遗稿·别录[M]. 刻本. 日本文政
十一年(1828): 卷三.
[29] 张文朝. 江户时代经学者传略及其著作[M]. 台北:
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2014: 28.
[30] 杨明照. 增订文心雕龙校注[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