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郁. 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的理论内涵与提升
路径[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24(6): 15-22.
[ 2 ] 蒋云根. 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路径思
考[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8(3): 102-106.
[ 3 ] 封志明, 李鹏. 承载力概念的源起与发展: 基于
资源环境视角的讨论[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9): 1475-1489.
[ 4 ] 石丽, 陈万明. 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的成熟
度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 2017, 38(9): 21-29.
[ 5 ] 岳文泽, 王田雨.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
间规划的逻辑问题[J]. 中国土地科学, 2019(3):
1-8.
[ 6 ] 邱东. 我国资源、环境、人口与经济承载力研究[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3.
[ 7 ] 孔进. 我国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能力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 2010(3): 122-128.
[ 8 ] 涂斌, 王宋涛. 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支出效率及影
响因素——基于广东21个地级市的实证分析[J].
经济问题, 2012(3): 18-21.
[ 9 ] 杨林, 许敬轩. 地方财政公共文化服务支出效率
评价与影响因素[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3(4):
7-13.
[10] 申亮, 王玉燕.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府供给效
率的测度与检验[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7,
19(2): 26-37; 49.
[11] 王晓洁. 中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地区间均等化水
平实证分析——基于1999年、2009年数据比较
的考察[J]. 财政研究, 2012(3): 26-29.[12] 李敏. 江苏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动态供给特征及均
等化路径探析[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2017, 19(5): 67-73; 147.
[13] 傅才武, 张伟锋.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
究——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J]. 图书馆杂志,
2018, 37(8): 4-13.
[14] 童玉芬. 北京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动态模拟
与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9):
42-47.
[15] 张林波. 城市生态承载力理论与方法研究[M]. 北
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9: 67-72.
[16] 王郁, 魏程瑞, 王艳, 等. 超大城市公共服务承载
力的差异与提升对策研究——以北上广深四城
(2005-2015)为例[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8,
19(5): 18-26.
[17] 王郁, 魏程瑞, 戴思诗. 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评价指
标体系及其实证研究——以上海十城区为例[J]. 上
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26(2):
5-15.
[18] 刘雁慧, 李阳兵, 梁鑫源, 等. 中国水资源承载力
评价及变化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
28(5): 1080-1091.
[19] 伍文琪, 罗贤, 黄玮, 等. 云南省水资源承载力评
价与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
境, 2018, 27(7): 1517-1524.
[20] 童玉芬. 北京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动态模拟
与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9):
42-47.
[21] 黄敬军, 姜素, 张丽, 等. 城市规划区资源环境承
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徐州市为例[J]. 中
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S2): 204-208.
[22] Onishi T, A capacity approach for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 an empirical study[J]. Regional
Studies, 1994, 28(1): 39-51.
[23] 徐剑. 国际文化大都市指标设计及评价[J]. 上海
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2): 17-27.
[24] 靳亚亚, 靳相木, 李陈. 基于承压施压耦合曲线的
城市土地承载力评价——以浙江省32个城市为
例[J]. 地理研究, 2018, 37(6): 1087-1099.
[25] 孙逊.2013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M]. 北
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15-16.
[26] 李少惠, 余君萍. 公共治理视野下我国农村公共
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J]. 图书与情报, 2009(6):
51-54; 87.
[27] 许淑萍, 巩村磊, 高洪贵. 黑龙江省公共文化人才
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J].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2(3): 75-79.
[28] 钱勇晨. 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2014.
[29] 涂斌.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投入: 规模、结
构与效率——一个理论研究综述[J]. 当代经济,
2011(24): 86-87.
[30] 李创新, 马耀峰, 张颖, 等.1993-2008年区域入
境旅游流优势度时空动态演进模式——基于改
进熵值法的实证研究[J]. 地理研究, 2012, 31(2):
257-268.
[31] 马艳梅, 吴玉鸣, 吴柏钧. 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可持
续发展综合评价——基于熵值法和象限图法[J].
经济地理, 2015, 35(6): 47-53.
[32] 张静超, 戴明宏, 王腊春, 等. 太原市城市综合承
载力评价研究[J]. 生态科学, 2016, 35(6): 46-52.
[33] 王丹, 陈爽, 高群, 等. 城市承载力空间差异分
析方法——以常州市为例[J]. 生态学报, 2011,
31(5): 1419-1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