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杜建华.“微”时代: 表现、特征及传统媒体的
着力点——以纸媒体为例[J]. 新闻大学, 2015(2):
60-67.
[ 2 ] 韩新明. 基于行为分析的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模
型[J]. 现代情报, 2018, 38(7): 62-66.
[ 3 ] 张坤. 微信朋友圈用户健康信息转发意愿影响因
素研究[D]. 合肥: 安徽大学, 2019.
[ 4 ] 张馨遥. 健康信息需求研究的内容与意义[J]. 医
学与社会, 2010, 23(1): 51-53.
[ 5 ] 李月琳, 蔡文娟. 国外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综
述[J]. 图书情报工作, 2012, 56(19): 128-132.
[ 6 ] 魏倩. 微博转发研究[D]. 沈阳: 辽宁大学, 2013.
[ 7 ] 刘洁莹. 企业微博营销对消费者转发行为的影响
实证研究[D]. 长沙: 中南大学, 2013.
[ 8 ] 曹云忠. 企业微博用户关注与信息转发预测研
究[D].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 2015.
[ 9 ] 赵学锋, 汤庆, 刘芬. 基于电子口碑营销的移动
优惠券转发模式研究[J]. 管理学报, 2013, 10(11):
1657-1662.
[10] 刘继, 李磊. 基于微博用户转发行为的舆情信息
传播模式分析[J]. 情报杂志, 2013, 32(7): 74-77;
63.
[11] 韩新明. 基于行为分析的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模
型[J]. 现代情报, 2018, 38(7): 62-66.
[12] Petrovic S, Osborne M, Lavrenko V. RT to Win!
predicting message propagation in twitter[J]. ICWSM,
2011 (11) : 586-589.
[13] 赖胜强, 唐雪梅. 基于ELM理论的社会化媒体信
息转发研究[J]. 情报科学, 2017, 35(9): 96-101.
[14] 陈姝, 窦永香, 张青杰. 基于理性行为理论的微博
用户转发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 情报杂志, 2017,
36(11): 147-152; 160.
[15] Kim E, Sung Y, Kang H. Brand followers’ retweeting
behavior on Twitter: How brand relationships
influence brand electronic word-of-mouth[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4, 37: 18-25.
[16] Glaser B, Strauss A.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J]. London: Weidenfeld and Nicholson, 1967,
24(25): 288-304.
[17] 陈向明. 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J]. 教育研究与
实验, 1999(4): 58-63.
[18] 张秀, 李月琳. 年龄梯度视角下网络用户健康信
息甄别能力研究[J]. 情报学报, 2019, 38(8): 838-
848.
[19] 胡军霞, 唐红, 李春燕, 等. 2013年西安市农村居
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健康教
育, 2016, 32(1): 41-44; 53.
[20] Locke K.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methods[J].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 2002,
5(3): 299.
[21] 邹丹, 韩毅. 孕妇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7, 61(17): 91-98.
[22] 张泽洪, 熊晶晶, 吴素雄. 医方视域的医患信任违
背与修复——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J]. 系
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9(5): 1256-1265.
[23] 张坤, 王文韬, 李晶, 等. 电子健康网站用户信息
披露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8,
62(16): 82-91.
[24] Francis J J, Johnston M, Robertson C, et al. What
is an adequate sample size? Operationalising data
saturation for theory-based interview studies[J].
Psychology & Health, 2010, 25(10): 1229-1245.
[25] 胡蓉, 赵宇翔, 朱庆华. 移动互联环境下用户跨屏
行为整合分析框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7(6): 115-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