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朱梦皎, 武夷山. 零被引现象: 文献综述[J]. 情报
理论与实践, 2013, 36 (8): 111-116.
[ 2 ] 杨奕虹, 杨贺, 万小影, 等. 利用高被引与零被引
数据剖析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学术影响力[J]. 情报
杂志, 2015, 34 (7): 22-28.
[ 3 ] 李国朋.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近五年高被引论
文统计分析及质量评价[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4 (12): 57-60.
[ 4 ] 朱明, 谢梦晴, 刘宇. 近十年国内图书馆学研究热
点述评: 基于高被引论文的计量分析[J]. 高校图
书馆工作, 2019, 39 (1): 5-10, 54.
[ 5 ] 叶继元. 关于文科研究生“发文规定”是否合理
的调查分析[J]. 图书与情报, 2007 (6): 1-8, 32.
[ 6 ] 卢文辉, 叶继元. 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
间接测度——基于引文特征与论文效用的视角[J].
图书馆, 2019 (4): 13-23.
[ 7 ] 胡泽文, 武夷山, 高继平. 图书情报学领域期刊论
文零被引率的演变规律研究[J]. 情报学报, 2018,
37 (3): 243-253.
[ 8 ] 魏瑞斌, 石磊, 武夷山. 学术期刊零被引现象的实
证研究——以图书情报学期刊为例[J]. 图书情报
工作, 2015, 59 (1): 82-88, 105.
[ 9 ] 李友轩, 赵勇. 中美知名高校零被引学术论文特
征的比较研究——以中国“C9高校”和美国
“常青藤高校”为例[J]. 情报杂志, 2018, 37 (8):
106, 139-144.
[10] 杜新征, 叶文娟, 余茜. 《水生生物学报》零被
引频次文章特征分析[J]. 编辑学报, 2016, 28 (S1):
106-108.
[11] 温芳芳. 我国情报学论文零被引的成因及影响因
素探析——基于零被引与高被引论文的比较[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6, 39 (4): 26, 27-31.
[12] 王祥国. 从论文被引用和下载量分析科技期刊的
选题和组稿方向——以《气象学报》为例[J]. 传
播与版权, 2018 (9): 38-40.
[13] 任艳青. 基于引证数据的中文期刊综述论文组稿
策略分析——以《自动化学报》为例[J]. 中国科
技期刊研究, 2018, 29 (7): 752-759.
[14] 孙婧, 周康. 期刊零被引率与期刊评价指标的相
关性研究——以神经病学核心期刊为例[J]. 中国
科技期刊研究, 2018, 29 (7): 733-738.
[15] 王杨, 李琳, 罗晓琪. 基于文献计量统计分析
的期刊影响力提升[J]. 编辑学报, 2018, 30 (S1):
221-223.
[16] 刘娇, 丛培秀, 陈洋, 等. 3种国外海洋科学类SCI
收录期刊的影响力提升策略研究[J]. 中国科技期
刊研究, 2019, 30 (2): 197-202.
[17] 刘雪立, 方红玲, 周志新, 等. 科技期刊反向评价
指标——零被引论文率及其与其他文献计量学
指标的关系[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1, 22 (4):
525-528.
[18] 李根. TOP 10研究前沿中高被引学术论文特征分
析及启示——基于ESI数据库[J]. 编辑学报, 2018,
30 (2): 178-181.
[19] 张俊瑞, 薛晓琳, 余思佳, 等. 会计领域“高被引
论文”的学术特征与创新思想: 回顾与借鉴[J].
会计研究, 2018 (1): 32-38.
[20] 张业安. 近30年CSSCI收录体育学术期刊高被
引论文主题的演进特征[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7, 28 (11): 1047-1057.
[21] 马倩, 李文兰. 基于年际分布特征的中国与全
球高被引论文对比研究[J]. 情报探索, 2018 (8):
109-113.
[22] 屈文建, 胡志伟, 周小渝. 面向图情学科热点高被
引论文引文曲线特征分析[J]. 情报杂志, 2017, 36
(8): 138-143.
[23] 张利田, 郑晓梅. 2016-2018年《环境工程学报》
高下载量论文、高被引论文、高发文作者和
高发文机构分析[J]. 环境工程学报, 2019, 13 (1):
238-244.
[24] 王维朗, 游滨, 张苹, 等. 科技期刊高被引论文
对编辑工作的启示[J]. 编辑学报, 2016, 28 (6):
572-574.
[25] 陈芳. 动物医学类期刊高被引论文分析及其对编
辑选题组稿的启示[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2,
23 (5): 818-821.
[26] 沈莹, 骆淑莉, 王迎真. 《质谱学报》高被引论
文分析对选题组稿的启示[J]. 编辑学报, 2018, 30
(S1): 146-148.
[27] 李文玉, 杨儒平, 刘晓红. 地方高校学报高被引论
文生产的相关因素分析——基于《成都大学学
报 (社会科学版)》2000-2016年的数据[J]. 成都
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8 (1): 11-24.
[28] 张垒. 高被引论文的特征因素及其对影响因子
贡献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 26 (8):
880-885.
[29] 王丽娜, 傅宇, 崔维军, 等. 一流论文产出的影响
因素——对日本高被引论文作者调查的数据分
析[J]. 阅江学刊, 2018, 10 (6): 84-91.
[30] 王海燕, 马峥, 潘云涛, 等. 高被引论文与“睡美
人”论文引用曲线及影响因素研究[J]. 图书情报
工作, 2015, 59 (16): 83-89.
[31] 马云彤. 我国出版专题硕士学位论文高被引论文
分析[J]. 唐都学刊, 2012, 28 (5): 97-100.
[32] 温芳芳. 基于引文分析的知识扩散研究——以我
国图书情报学博士学位论文为例[J]. 情报理论与
实践, 2015, 38 (9): 64-68, 78.
[33] 钟镇. 从高被引与零被引论文的引文结构差异看
Research Front与Research Frontier的区别[J]. 图书
情报工作, 2015, 59 (8): 87-96.
[34] 祝清松, 冷伏海. 基于引文内容分析的高被引论
文主题识别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4, 40
(1): 39-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