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程焕文.论图书馆人才的特征——关于“图书
馆四代人”的探讨[J]. 广东图书馆学刊, 1988(3):
22-29.
[ 2 ] 范凡.民国时期图书馆学人[J]. 图书与情报,
2011(1): 131-134.
[ 3 ] 谢欢.中国图书馆学学人研究宏观考察[J]. 中国
图书馆学报, 2016, 42(6): 31-50.
[ 4 ] 罗德运.应认真开展对中国图书馆学人的研究
(上)[J]. 图书馆杂志, 2002(3): 7-10.
[ 5 ] 罗德运.应认真开展对中国图书馆学人的研究
(下)[J]. 图书馆杂志, 2002(4): 15-18.
[ 6 ] 程焕文.图书馆人与图书馆精神[J]. 中国图书馆
学报, 1992, 18(2): 35-42.
[ 7 ] 程焕文.百年沧桑 世纪华章——20世纪中国图书
馆事业回顾与展望[J]. 图书馆建设, 2004(6): 1-8.
[ 8 ] 霍国庆, 徐引篪.现代图书馆学理论[M]. 北京: 北
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9.
[ 9 ] 赵 元 斌 . 民 国 图 书 馆 学 人 综 论 [ J ] . 图 书 馆 ,
2015(11): 6-12.
[10] 王子舟.建国六十年来中国的图书馆学研究[J].
图书情报知识, 2011(1) : 4-12.
[11] 罗德运.关于近现代中国图书馆学家的代分标
准——《现代图书馆学理论》中学者划代定位
问题质疑[J]. 图书馆杂志, 2001(10): 54-56.
[12] 王安功.现当代图书馆学人的类型学研究初探[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1): 120-125.
[13] 韦庆媛.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学者研究的回顾与展
望[J]. 图书馆论坛, 2016, 36(7): 102-110.
[14] 王余光.图书馆学史研究与学术传承[J]. 山东图
书馆学刊, 2009(2): 1-3.
[15] 顾烨青.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学人史料建设: 现状
与展望[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0, 28(3): 5-14.
[16] 崔然.第一代图书馆学人群体形象描述[J]. 河南
图书馆学刊, 2015, 35(7): 138-140.
[17] 尹吉星, 邓小昭.关于第二代学人图书馆学思想
研究的综述[J]. 图书馆, 2011(6): 67-71.
[18] 平保兴.16 位图书馆学者事略与著述考录[J]. 山
东图书馆学刊, 2012(1): 52-54.
[19] 郑丽芬.筚路蓝缕先驱之路——试论我国第一
代图书馆学人留美经历[J]. 图书馆论坛, 2015,
35(4): 24-29.
[20] 董成颖. 民国留美图书馆学人与中国图书馆事业
的现代化[D]. 南京: 南京大学, 2018.
[21] 韦庆媛.民国时期涉华外国图书馆学者群体的构
成及分析[J]. 图书馆, 2018(5): 101-111.
[22] 韦庆媛.民国时期图书馆学留学生群体的构成及
分析[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8, 36(3): 102-118.
[23] 朱海燕.民国时期图书馆学人的海外发文[J]. 图
书馆论坛, 2018, 38(9): 69-75.
[24] 刘亮, 杨玉麟.30年来民国图书馆学思想研究述
略[J]. 图书馆, 2011(3): 64-67.
[25] 刘亮. 民国时期我国图书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与
特征[D]. 西安: 西北大学, 2011.
[26] 刘亮.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思想的特征、影响和局
限[J].图书馆建设,2011(12): 29-33.
[27] 毛瑞江.论杜定友先生的特藏建设观[J]. 图书馆
工作与研究, 2016(1): 5-9.
[28] 王瑞颖.杜定友对图书馆事业的贡献及其图书馆
精神[J]. 兰台世界, 2015(13): 141-142.
[29] 张书美.杜定友对民众图书馆思想的贡献[J]. 图
书馆建设, 2015(4): 96-100.
[30] 朱晓梅.论杜定友《校雠新义》的图书分类观念[J].
图书馆建设, 2014(10): 88-91.
[31] 范凡.杜定友访日开启中日图书馆学双向交流的
“圕时代”[J].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4(4): 35-40.
[32] 刘应芳.杜定友对我国图书馆学本土化的贡献[J].
图书馆建设, 2014(5): 91-94, 99.
[33] 韩香花.杜定友为科学研究服务思想对学科服务
的启示[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3, 22(1): 93-97.
[34] 徐颖.略述我国著名图书馆专家杜定友的贡献[J].
兰台世界, 2012(22): 10-11.
[35] 张智燕, 刘雯.杜定友与刘国钧分类思想异同探
析[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1(11): 13-15,19.
[36] 刘雯.刘国钧与杜定友图书馆学思想比较[J]. 图
书馆, 2011(4): 54-56, 60.
[37] 王子舟. 杜定友和中国图书馆学[M]. 北京: 北京
图书馆出版社, 2002.
[38] 黄增章.中国图书馆事业开拓者——杜定友[M].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9.
[39] 中山图书馆杜定友纪念室.杜定友先生逝世二十
周年纪念文集[C]. 广州: 中山图书馆, 1987.
[40] 李文瑞.刘国钧文集[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1.
[41] 刘应芳.从中西文化观看梁启超的图书馆学本土
化理念[J]. 图书馆学研究, 2015(7): 2-5, 13.
[42] 李宇.梁启超与图书馆事业渊源考[J]. 图书馆杂
志, 2013, 32(9): 100-102, 72.
[43] 杨学平.梁启超的图书馆生涯与思想[J]. 兰台世
界, 2012(19): 14-15.
[44] 祝妍. 梁启超图书馆学思想研究[D]. 哈尔滨: 黑
龙江大学, 2011.
[45] 石 烈 娟 , 杨 红 玲 . 胡 适 与 北 京 大 学 图 书 馆
(1946-1948年)[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7, 35(3):
116-121.
[46] 马光华, 张文, 党晓红.周作人与北大图书馆考论[J].
图书馆, 2017(4): 106-111.
[47] 邹新明.胡适与哈佛燕京图书馆[J]. 大学图书馆
学报, 2016, 34(2): 118-121.
[48] 马波, 郝淑红.胡适与中国图书馆事业[J]. 图书馆
建设, 2016(1): 90-95.
[49] 李玉宝.胡适与中国图书馆的现代转型[J]. 四川
图书馆学报, 2011(4): 65-67.
[50] 于作敏.李大钊对图书馆“公共空间”功能的探
索[J]. 河北学刊, 2014, 34(6): 242-245.
[51] 魏豫州.李大钊图书馆实践述评[J]. 河北科技图
苑, 2014, 27(5): 3-5.
[52] 吴稌年.对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多方位认
识[J].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3, 33(4): 75-83.
[53] 李静云.李大钊对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贡献与
影响[J]. 兰台世界, 2012(10): 14-15.
[54] 李志强, 何苏丽.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
人——李大钊图书馆管理思想研究[J]. 图书馆理
论与实践, 2011(12): 105-108.
[55] 韦庆媛.戴志骞文集(上下册)[M]. 北京: 国家图
书馆出版社, 2016.
[56] 郑锦怀.中国现代图书馆先驱——戴志骞研究[M].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17.
[57] 李诗苗.金敏甫图书学思想研究[D]. 北京: 北京大
学, 2016.
[58] 周余姣.邓衍林之生平、著述与贡献[J]. 中国图
书馆学报, 2017, 43(1): 107-126.
[59] 蔡成普.邓衍林对我国参考咨询事业的贡献[J].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8(6): 37-41.
[60] 陈碧香.中国现代女性图书馆先驱冯陈祖怡研究[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4(2): 101-104.
[61] 刘劲松, 符夏莹.冯陈祖怡的图书馆思想与实践
论略[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7, 26(5): 106-113.
[62] 韦庆媛.记文华图书科第二届毕业生王文山[J].
图书情报知识, 2010(4): 125-128.
[63] 郑锦怀.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肇始者——克乃文
生平略考[J]. 图书馆, 2013(1): 93-95.
[64] 徐雁.“读者为本, 书籍至上; 学贯古今, 术通中
西”(续)——克乃文在华首开图书馆学课程百年
纪念[J]. 图书馆, 2005(6): 56-59.
[65] 吴 稌 年 . 中 华 图 书 馆 协 会 对 外 交 流 的 首 件 大
事——鲍士伟考察中国图书馆85周年[J]. 图书
馆, 2011(2): 30-34.
[66] 张书美, 刘劲松.鲍士伟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贡
献[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0, 19(2): 85-87, 95.
[67] 高天宜.鲍士伟与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J]. 图书
馆工作与研究, 2015(7): 107-109.
[68] 杨屹东.李小缘学术思想与成就研究[D]. 北京: 北
京大学, 2009.
[69] 魏成刚.论刘国钧先生的学术成就[D]. 北京: 北京
大学, 2008.
[70] 郑锦怀.中国现代图书馆学人对美国汉学的3种
贡献[J]. 图书馆建设, 2013(9): 27-32.
[71] 杜玉珠.陈乃乾图书馆学成就及其贡献[J]. 图书
与情报, 2005(5): 106-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