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梁启超.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04:28.
[ 2 ] 姚名达. 中国目录学史[M].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84:218.
[ 3 ] 王韬. 泰西著述考[M]. 长洲:王韬淞隐庐, 1889:2-3.
[ 4 ] 傅斯年. 中国学术思想界之基本误谬[J]. 新青年,第4卷第4号, 1918-04-15.
[ 5 ] 蔡元培. 东西学书录叙[M]//蔡元培全集: 第1卷.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244.
[ 6 ] 熊月之. 序言[M]//晚清新学书目提要.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4:4.
[ 7 ] 来新夏. 清代目录提要[M]. 济南: 齐鲁书社,1997:304.
[ 8 ] 傅兰雅.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一)[J]. 格致汇编, 1880(5):10-11
[ 9 ] 傅兰雅.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二)[J]. 格致汇编, 1880(6):9-11
[10] 梁启超. 论译书[M]//变法通议. 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2:150.
[11] 黎难秋. 我国早期的兵工专业情报翻译机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J]. 情报科学, 1982(3):62-66.
[12] 徐珂. 清稗类钞: 第8册[M]. 北京: 中华书局,1986:4032.
[13] 王扬宗. 江南制造局翻译书目新考[J]. 中国科技史料, 1995(2):3-18.
[14] 梁启超. 清代学术概论[M]. 北京: 中华书局,2011:146.
[15] 郑观应;夏东元. 郑观应集: 上册[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967.
[16] 丁平一. 湖湘文化传统与湖南维新运动[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8:215.
[17] 梁启超. 西学书目表[M]//中国史学会. 戊戌变法:第1册.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448.
[18] 郭嵩燾. 条陈海防事宜[M]//中国史学会. 洋务运动: 第3册.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143.
[19] 梁启超. 与林迪臣太守书[M]//饮冰室合集: 文集之三. 北京: 中华书局, 1989:2.
[20] 张之洞;李忠兴. 劝学篇[M].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8:121.
[21] 德宗景皇帝实录(七)[M]//清实录: 第58册. 北京:中华书局, 1987:412.
[22] 谢若潮. 西学三通·叙[M]//袁清舫, 晏海澜. 西学三通. 上海: 文盛堂, 1902:2-3.
[23] 陆凤石; 雷瑨. 中外策问大观: 卷19[M]. 砚耕山庄,1903:44-46.
[24] 梁启超. 格致学沿革考略[M]//饮冰室合集: 文集之十一. 北京: 中华书局, 1989:123
[25] 康有为. 日本书目志[M]//姜义华, 张荣华. 康有为全集: 第3集.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64.
[26] 沈兆祎. 新学书目提要[M]//熊月之. 晚清新学书目提要.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4:379.
[27] 徐维则, 顾燮光. 增版东西学书录[M]//熊月之.晚清新学书目提要.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2014:36.
[28] 赵惟熙. 西学书目答问[M]//熊月之. 晚清新学书目提要.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4:580.
[29] 章清. “策问”与科举体制下对“西学”的接引:以《中外策问大观》为中心[J]. 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2007, 58(12):88.
[30] 冯天瑜. 从明清之际的启蒙文化到近代新学[M]//龚书铎. 近代中国与近代文化.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42.
[31] 罗志田. 传教士与近代中西文化竞争[J]. 历史研究, 1996(6):77-94.
[32] 陈瑶. 美国教育研究学科化的开端[J]. 教育研究,2015(5):141-151.
[33] 蔡尔康. 李鸿章历聘欧美记[M]. 长沙:岳麓书社,1986:183 .
[34] 龙湛霖. 实学报叙[N]. 实学报, 光绪23年9月初11日.
[35] 严复. 天演论[M].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1:4.
[36] 严复. 严复集: 第5册[M]. 北京:中华书局, 1986:853-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