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ly Journal ›› 2019, Vol. 38 ›› Issue (11): 4-20.
Li Guangjian, Chen Yu, Zhang Qingzhi #br#
Online:
2019-11-15
Published:
2019-12-02
Li Guangjian, Chen Yu, Zhang Qingzhi . 70 Years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Moder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 Libraly Journal, 2019, 38(11): 4-20.
[ 1 ] 刘国钧. 马尔克计划简介: 兼论图书馆引进电子计算机问题[J]. 图书馆工作, 1975:37-43. [ 2 ] 李哲民. 国外图书馆应用计算机的一些情况[J].国家图书馆学刊, 1978(1): 42-43. [ 3 ] 姜戈, 邓琼芳. 俄亥俄学院图书馆网络[J]. 湘图通讯, 1980(6): 41-44. [ 4 ] 沈迪飞. 谈谈我国图书馆应用计算机的起步问题[J].图书馆学通讯, 1979(2): 66-71. [ 5 ] 蔡曙光. 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三十年——回顾与展望[J]. 山东图书馆学刊, 1983(4): 85-88. [ 6 ] 王崇德. 科技情报史纲——第六讲 科技情报现代化(一)[J]. 情报理论与实践, 1990:20-22. [ 7 ] 王迁 , 韩立义. 计算机情报技术的发展[J]. 工业技术经济, 1988(2): 44-45. [ 8 ] 沈迪飞. 我所亲历的图书馆技术变革(1974-1998)[J].图书馆论坛, 2016(9): 52-61. [ 9 ] 耿立大. 情报检索QJ-111系统的原理和特点[J].计算机学报, 1980(3): 220-229. [10] 莫少强. 广东省西文图书自动编目系统简介[J].图书馆论坛, 1984(3): 23-27. [11] 计算机应用研发室、采编室.计算机辅助文献管理系统(CADMS)[J]. 计算机与图书馆, 1984(4):1-8. [12] ILAS系统研制组. 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设计[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992(3): 30-35. [13] 王大可. 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及其应用[J].图书情报知识, 1992(4): 10-14. [14] 孙辨华. 北京大学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设计思想与技术[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993(2):25-29. [15] 莫少强.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J]. 图书馆论坛, 1991(3): 80-84. [16] 深圳大学图书馆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通过鉴定[J].图书情报工作, 1988(2): 45. [17] 杨宗英, 颜莼. 上海交通大学包兆龙图书馆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J]. 情报理论与实践, 1989(3):35-38. [18] 戴利华. “分布式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通过专家鉴定[J]. 图书情报工作, 1992(2): 63. [19] 毕强. 联机情报检索网络浅谈[J]. 情报知识,1987(1): 30-32. [20] 黄祥喜, 刘卫国. 智能情报检索系统的结构和问题[J]. 情报学报, 1987, 6(1): 69-76. [21] 王永成. 信息检索的数学模型[J]. 情报学报,1989(4): 302-313. [22] 张惠惠. DIALOG国际联机检索系统——检索策略的探讨[J]. 图书馆杂志, 1987(5): 24-26, 34. [23] 张艳丽. MEDLINE光盘检索系统检索技巧的探讨[J].情报科学, 1991(1): 29-34. [24] 王克明. 情报检索策略失误分析与调整对策[J].情报科学, 1993(3): 41-46. [25] 夏波. 情报检索系统的误差与分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 1987(6): 35-38. [26] 张奇, 马俊. 国内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比较研究[J].情报学报, 1996(1): 29-39. [27] 镇锡惠.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与数字式图书馆技术研究[J]. 国家图书馆学刊, 1998(4): 21-24. [28] 李广建, 张智雄, 黄永文. 国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现状与趋势[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3,19(3): 33-36. [29] 肖卓. 入世后国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对我国的冲击[J]. 图书馆学研究, 2003(1): 24-28. [30] 严怡民. 试论信息与“信息高速公路”[J]. 情报杂志, 1995(2): 3-7. [31] 丁申桃. 互联网络与图书馆信息服务[J]. 情报学报, 1998(2): 63-66. [32] 陆宝益. 我国图书馆开展网络参考咨询工作动因分析[J]. 图书馆学研究, 2003(11): 56-58, 67. [33] 王世伟. 论数字图书馆的特点及其对当代图书馆学教育的影响[J]. 图书情报工作, 2001(3): 13-15. [34] 刘炜. 图书馆需要一朵怎样的“云”?[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9, 27(4): 2-6. [35] 邵莉娟, 叶宏信. 物联网: 影响图书馆的第四代技术[J]. 图书与情报, 2010(2): 90-92, 110. [36] 严栋.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 图书馆学刊,2010, 32(7): 8-10. [37] 初景利, 吴冬曼. 论图书馆服务的泛在化——以用户为中心重构图书馆服务模式[J]. 图书馆建设, 2008(4): 62-65. [38] 董晓霞, 龚向阳, 张若林, 等.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图书馆设计与实现[J]. 图书馆杂志, 2011, 30(3):65-68. [39] 张兴旺, 李晨晖. 当图书馆遇上“互联网+”[J].图书与情报, 2015(4): 63-70. [40] 苏新宁. 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5, 41(6): 4-12. [41] 王立伟. 数据挖掘研究现状综述[J]. 图书与情报,2008(5): 41-46. [42] 化柏林.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关系探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8(4): 507-510. [43] 夏南强, 张红梅. 基于数据挖掘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J]. 图书馆学研究, 2006(1): 32-34, 43. [44] 李艳, 吕鹏, 李珑. 基于大数据挖掘与决策分析体系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J]. 图书情报知识, 2016(2): 60-68. [45] 李广建, 化柏林. 大数据分析与情报分析关系辨析[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4, 40(5): 14-22. [46] 杨京, 王效岳, 白如江, 等. 大数据背景下数据科学分析工具现状及发展趋势[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5, 38(3): 134-137, 144. [47] 李广建, 江信昱. 不同领域的情报分析及其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发展[J]. 图书与情报, 2014(5):7-12, 19. [48] 樊伟红, 李晨晖, 张兴旺, 等. 图书馆需要怎样的“大数据”[J]. 图书馆杂志, 2012, 31(11): 63-68, 77. [49] 姜山, 王刚. 大数据对图书馆的启示[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3(4): 52-54, 79. [50] 袁红军.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创新机制探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7(1): 16-19. [51] 董晓霞, 龚向阳, 张若林, 等. 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设计以及实现[J].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2011, 27(2): 76-80. [52] 王世伟. 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 图书馆建设, 2011(12): 1-5. [53] 陈臣. 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个性化智慧服务体系构建[J]. 情报资料工作, 2013(6): 75-79. [54] 曾建勋. 从知识服务向智慧服务延伸[J].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15(9): 1. [55] 谢蓉, 刘炜, 朱雯晶. 第三代图书馆服务平台: 新需求与新突破[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9, 45(3): 25-37. [56] 李广建, 罗立群. 计算型情报分析的进展[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9, 45(4): 29-43. [57] 方银洁.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文献采访辅助工具设计[J]. 图书馆研究, 2017, 47(6): 69-73. [58] 程杜新, 傅魁. 基于Nutch的Web论坛分块采集系统[J]. 图书馆学研究, 2017(7): 56-60. [59] 吴振新. RSS元数据在门户网站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4(10): 60-64. [60] 张智雄, 刘建华, 邹益民, 等. 网络科技信息自动监测服务系统的建设[J].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2013, 4(2): 9-17. [61] 王翠波. 基于文本情感挖掘的企业技术竞争情报采集模型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0, 54(14):75-78. [62] 夏立新, 杨金庆, 程秀峰. 基于情境感知技术的移动数据自动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J].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2017, 1(5): 82-93. [63] 吴金红, 张玉峰, 王翠波. 面向主题的网络竞争情报采集系统[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6(12):54-57, 61. [64] 许鑫, 黄仲清. 垂直搜索引擎应用中的若干策略探讨——以12580餐饮垂直搜索为例[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9(2): 62-70. [65] 许鑫, 黄仲清, 邓三鸿. 互联网侨情信息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0(Z1):95-101. [66] 李春旺. Web信息主题采集技术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05(4): 77-80, 70. [67] 刘高勇, 汪会玲, 吴金红. 基于语义Web Service的Deep Web动态竞争情报采集[J]. 情报杂志,2008(3): 79-81, 84. [68] 董旻, 方曙. Deep Web信息抽取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07(10): 25-28. [69] 鞠彦辉, 许燕. Deep Web信息资源开发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 2008(1): 77-80. [70] 白广思. 信息存储系统应用快照技术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07(1): 82-85. [71] 陈次白. 全息存储——未来的海量存储技术[J].图书情报工作, 2005(3): 36-38, 46. [72] 李可风, 李晚照. 数字图书馆的海量信息存储策略[J]. 图书馆论坛, 2015, 35(12): 100-102. [73] 李村合. 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存储技术[J]. 情报学报, 2002(1): 48-51. [74] 何俊, 戴浩, 马琳茹, 等.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分层模型及实施方法[J]. 图书情报工作, 2007(2):67-70. [75] 王军, 卜书庆. 网络环境下知识组织规范研究与设计[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2, 38(4): 39-45. [76] 徐绪堪, 房道伟, 蒋勋, 等. 知识组织中知识粒度化表示和规范化研究[J]. 图书情报知识, 2014(6):101-106, 90. [77] 卜书庆, 贺玲勇, 宗玥, 等. 分类主题一体化的知识组织系统研发述要——兼论《中图法》第五版编辑维护系统[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1, 22(4): 28-34, 56. [78] 沈思, 苏新宁. 知识服务环境下分类表的知识组织探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4, 58(7): 113-118. [79] 郭思成, 李纲, 周华阳. 基于Word2Vec的医学知识组织系统互操作研究——以词表间语义映射为例[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9, 42(9): 160-165,176. [80] 李广建, 黄永文, 孔敬, 等. 数字时代的情报技术[J].数字图书馆论坛, 2006(10): 61-71. [81] 张晓林. 数字化信息组织的结构与技术(一)[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1(4): 9-14, 21-91. [82] 韩客松, 王永成. 中文全文标引的主题词标引和主题概念标引方法[J]. 情报学报, 2001. [83] 侯汉清, 薛鹏军. 基于知识库的网页自动标引和自动分类系统的设计[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1): 50-55, 64. [84] 李纲, 戴强斌. 基于词汇链的关键词自动标引方法[J]. 图书情报知识, 2011(3): 67-71. [85] 章成志, 苏新宁. 基于条件随机场的自动标引模型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8(5): 89-94, 99. [86] 白如江, 王晓笛, 王效岳. 基于支持向量机和核心特征词的科技文献自动标引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4, 37(7): 129-134. [87] 陈白雪, 宋培彦. 基于用户自然标注的TF-IDF辅助标引算法及实证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8,62(1): 132-139. [88] 唐晓波, 翟夏普. 基于本体和Word2Vec的文本知识片段语义标引[J]. 情报科学, 2019, 37(4):97-102. [89] 马张华, 陈文广, 金海燕, 等. 基于控制词集的中文信息动态自动聚类研究[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6): 54-60. [90] 章成志, 张庆国, 师庆辉. 基于主题聚类的主题数字图书馆构建[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8(6):64-69. [91] 常娥. 基于LSI理论的文本自动聚类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2, 56(11): 89-92. [92] 贾晓婷, 王名扬, 曹宇. 结合Doc2Vec与改进聚类算法的中文单文档自动摘要方法研究[J].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2018, 2(2): 86-95. [93] 季培培, 鄢小燕, 岑咏华. 面向领域中文文本信息处理的术语识别与抽取研究综述[J]. 图书情报工作, 2010, 54(16): 124-129. [94] 化柏林. 针对中文学术文献的情报方法术语抽取[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3(6): 68-75. [95] 曾文, 徐硕, 张运良, 等. 科技文献术语的自动抽取技术研究与分析[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4(1): 51-55. [96] 姜霖, 王东波. 采用连续词袋模型(CBOW)的领域术语自动抽取研究[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6(2): 9-15. [97] 王昊, 谷俊, 苏新宁. 本体驱动的知识管理系统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3,39(2): 98-110. [98] 董慧, 徐雷, 王菲, 等. 语义分析系统研究(Ⅲ)——中华史籍语义分析系统实现[J]. 情报学报, 2014,33(2): 204-214. [99] 夏翠娟, 张磊. 关联数据在家谱数字人文服务中的应用[J]. 图书馆杂志, 2016, 35(10): 26-34. [100] 欧石燕. 面向关联数据的语义数字图书馆资源描述与组织框架设计与实现[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2, 38(6): 58-71. [101] 王娟琴. 三种检索模型的比较分析研究——布尔、概率、向量空间模型[J]. 情报科学, 1998(3):225-230, 260. [102] 刘伟成. 现代情报检索模型理论比较与发展研究[J]. 图书情报知识, 2004(3): 7-11. [103] 李郎达. 模糊理论在信息检索上的应用[J]. 情报科学, 2004(3): 343-345. [104] 王知津, 郑红军. 基于集合理论的信息检索模型[J].情报科学, 2004(11): 1288-1291, 1296. [105] 吴丹. 英汉交互式跨语言检索系统设计与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9(2): 89-95. [106] 张一洲. 基于VSM和偏好本体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技术的研究[J]. 情报学报, 2015, 34(7):711-716. [107] 夏立新, 王忠义. 基于XML的全文检索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7(8):67-70. [108] 彭哲. 基于Lucene、XML全文检索系统的跨库应用[J]. 图书情报工作, 2008(6): 110-112, 137. [109] 鲍玉来, 毕强. 基于领域本体的开放存取资源语义检索引擎设计与实现[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 37(5): 87-91. [110] 唐守利, 徐宝祥. 基于本体的云服务语义检索系统研究[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4(12): 27-35. [111] 邰杨芳, 贾君枝. 基于汉语框架网络本体的问答式语义检索系统分析与设计[J]. 图书情报工作,2010, 54(12): 113-118. [112] 任浩然. 基于NSCT的数字图书馆图像资源检索技术研究[D]. 太原:山西财经大学, 2018. [113] 郑雪丽, 徐严斌. 图像检索技术比较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 2017(16): 59-62. [114] 王晓光, 徐雷, 李纲. 敦煌壁画数字图像语义描述方法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4, 40(1):50-59. [115] 王晓光, 江彦彧, 张璐. 敦煌壁画图像语义描述层次模型实证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5,59(19): 122-129. [116] 崔雷, 刘伟, 闫雷, 等. 文献数据库中书目信息共现挖掘系统的开发[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8(8): 70-75. [117] 刘启元, 叶鹰. 文献题录信息挖掘技术方法及其软件SATI的实现——以中外图书情报学为例[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12, 2(1): 50-58. [118] 夏立新, 楚林, 王忠义, 等. 基于网络文本挖掘的就业知识需求关系构建[J]. 图书情报知识,2016(1): 94-100. [119] 曾文, 李辉, 陈媛, 等.情报感知方法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9, 42(5): 19-22. [120] 王曰芬, 章成志, 张蓓蓓, 等. 数据清洗研究综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7(12): 50-56. [121] 方龙, 李信, 黄永, 等. 学术文本的结构功能识别——在关键词自动抽取中的应用[J]. 情报学报, 2017, 36(6): 599-605. [122] 许海云, 方曙. 基于专利功效矩阵的技术主题关联分析及核心专利挖掘[J]. 情报学报, 2014,33(2): 158-166. [123] 方曙, 胡正银, 庞弘燊, 等. 基于专利文献的技术演化分析方法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1,55(22): 42-46. [124] 薛燕波. WEB文本分类技术在企业竞争情报分析中的应用[J]. 情报科学, 2004(3): 378-380, 384. [125] 王晰巍, 邢云菲, 赵丹, 等.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研究——以新浪微博“雾霾”话题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 2015,59(7): 14-22. [126] 张宇栋, 吕淑然. 基于信息关联的公共安全风险预控情报分析研究[J]. 情报杂志, 2018, 37(9):148-153. [127] 张家年. 大数据环境下情报工程师的素质结构与培养模式[J]. 图书情报工作, 2016, 60(1):12-18, 25. [128] 乔晓东, 朱礼军, 李颖, 等. 大数据时代的技术情报工程[J]. 情报学报, 2014(12): 1255-1263. [129] 季培培, 鄢小燕, 岑咏华. 面向领域中文文本信息处理的术语识别与抽取研究综述[J]. 图书情报工作, 2010, 54(16): 124-129. [130] 吴素研, 吕志坚, 吴江瑞, 等. 科技情报大数据业务平台设计[J]. 现代情报, 2018, 38(1): 131-135. [131] 万方创新助手[EB/OL]. 北京万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9]. http: //stads. infosoft. cc. [132] 科技情报大数据挖掘与服务平台[EB/OL]. 搜狗. [2016-01-14. ]. http: //corp. sogou. com/newscontent?id=147. [133] 王飞跃. 知识产生方式和科技决策支撑的重大变革——面向大数据和开源信息的科技态势解析与决策服务[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 27(5):527-537. [134] 姜永常. 论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J]. 情报学报,2001(5): 572-578. [135] 李广建, 王巍巍. 国外政府网站整合服务研究[J].情报科学, 2011, 29(4): 486-491. [136] 宋文, 孙坦. 综合科技信息组织的理念与实现方法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9, 35(2): 9-14. [137] 熊三炉. 应用DotNetNuke构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门户网站[J]. 情报科学, 2010, 28(10): 1522-1525, 1531. [138] 吴一平. 基于Web3.0思想的图书馆3.0服务新模式[J]. 情报杂志, 2010, 29(S1): 244-247. [139] 熊回香, 陈姗, 许颖颖. 基于Web3.0的个性化信息聚合技术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1,34(8): 95-99. [140] 郑邦坤, 吕先竞. 基于“一站式”服务的模式及支撑平台[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4(5): 52-54. [141] 聂应高. 基于Web3.0的图书馆个性化聚合门户构建[J].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3(4): 31-33. [142] 王连喜. 一种面向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图书推荐系统[J]. 现代情报, 2015, 35(12): 41-46. [143] 宋楚平. 一种改进的协同过滤方法在高校图书馆图书推荐中的应用[J]. 图书情报工作, 2016,60(24): 86-91. [144] 王晓光, 丁韧, 胡超. 基于web2.0的学科信息门户设计与实现[J]. 图书情报知识, 2007(1): 83-86,107. [145] 温有奎, 温浩, 乔晓东. 让知识产生智慧——基于人工智能的文本挖掘与问答技术研究[J]. 情报学报, 2019, 38(7): 722-730. [146] 张丽芳.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趋势[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9, 21(2): 161-164. [147] 肖新华, 詹德优. 论复合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J].新世纪图书馆, 2003(5): 3-9. [148] 王俭敏, 默秀红. 国内外合作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系统及其服务模式研究[J]. 情报科学, 2007(7):1030-1034, 1038. [149] 姚 飞 , 张 成 昱 , 陈 武 . 清 华 智 能 聊 天 机 器 人“小图”的移动应用[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4(Z1): 120-126. [150] 孙翌, 李鲍, 曲建峰. 图书馆智能化IM咨询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1(5):88-92. [151] 李文江, 陈诗琴. AIMLBot智能机器人在实时虚拟参考咨询中的应用[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2(Z1): 127-132. [152] 马创新, 陈小荷. 文本的可视化知识表示[J]. 情报科学, 2017, 35(3): 122-127. [153] 董坚峰, 胡凤. 基于OWL本体的知识表示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0, 33(9): 89-92. [154] 宋绍成, 毕强, 杨达. 信息可视化的基本过程与主要研究领域[J]. 情报科学, 2004(1): 13-18. [155] 王晓光, 程齐凯. 基于NEViewer的学科主题演化可视化分析[J]. 情报学报, 2013, 32(9): 900-911. |
[1] | Peng Jiao (Wuhan University Library). The Spatiotemporal Integration of Modern Urban Heritage Literature Resources Based on GIS: A Case Study of Hankou [J]. Libraly Journal, 2025, 44(410): 119-129. |
[2] | Zheng Yun, Xu Dawen, Song Xinyu, Qian Chenjie (Jiaxing Library). One Meter Height to See the City: The Jiaxing Model of Child-Friendly Library Construction [J]. Libraly Journal, 2025, 44(410): 83-89. |
[3] | Zhang Xiaofang1, Shu Xiang2(1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Xiangtan University, 2 Library of Guangzhou City Construction College). The Focus of School Library Developmen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FLA School Library Manifesto [J]. Libraly Journal, 2025, 44(410): 52-62. |
[4] | Zheng Xueju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brary). Rethinking Spaces and Service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A Review of the Conference Proceedings on Designing Libraries for the 21st Century [J]. Libraly Journal, 2025, 44(409): 128-135. |
[5] |
Fu Yaming, Pu Xinyu (School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Exploration of Multimodal Archiv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Mode under Digital Narrative Theory: A Case Study of the“Shanghai Municipal Archives” Digital Humanities Platform [J]. Libraly Journal, 2025, 44(409): 97-109. |
[6] | Wu Jianzhong (Academic Research Committee, Library Society of China)Cheng Huanwen (Sun Yat-sen University)Xia Lixi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Li Yansong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ha Yongzhong, Zhao Fazhen (Lanzhou University)Jin Jianbin (Tsinghua University)Dong Youming (Wuhan University)Cheng Jinhua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Liu Hongwei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 Situations, New Goals, New Momentum: Insights intothe “15th Five-Year Plan” for Libraries [J]. Libraly Journal, 2025, 44(409): 4-19. |
[7] | Su Liting1, Wang Jingwen2, Gao Yujie3 (1 Jitang College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 3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tirement Office). Research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Trajectory of International Bibliotherapy: A Data Analysis Based on Open Access Platforms [J]. Libraly Journal, 2025, 44(408): 21-31. |
[8] | Jin Wugang, Zheng Wenxin, Wei Xueru(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ospec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Public Cultural Spaces for the 15th Five-Year Plan Period: Reflections Based on Practices in Shanghai [J]. Libraly Journal, 2025, 44(408): 12-20. |
[9] | Ke Pi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Business School of Nankai University). Planning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of Public Libraries During the 15th Five-Year Plan Period [J]. Libraly Journal, 2025, 44(408): 4-11. |
[10] | Ding Jingda1, Du Dehui2 (1 China Academy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Evaluation,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2 School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Embroide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pace [J]. Libraly Journal, 2025, 44(407): 105-112. |
[11] | Zhang Shiyi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Refle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Service- Learning Programs in China’s College Libraries [J]. Libraly Journal, 2025, 44(407): 95-104. |
[12] | Li Guoxin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 Development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n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Cultural Systems and Mechanisms [J]. Libraly Journal, 2025, 44(406): 4-9. |
[13] | Sun Yi, Liu Yi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Library). Research on Question Answering System of Oral History Resources Based on Knowledge Graph and Large Language Models [J]. Libraly Journal, 2025, 44(405): 98-107. |
[14] | Huang Pingping, Shi Leyi, Lai Tong, Liu Haibing (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School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 Wuhan University). Research on the Government Data Open Service Ecosystem for Value Co-Creation [J]. Libraly Journal, 2025, 44(405): 33-43. |
[15] | Chen Ying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Chen Chao (Shanghai Library) Mao Yajun (Capital Library of China) Zhang Bingmei (Chongqing Library) Fang Jiazhong (Sun Yat-sen Library of Guangdong Province) Peng Yin (Guizhou Provincial Library) Chu Shuqing (Zhejiang Wenglan Library Foundation) Zhang Yan (Shenzhen Library) Wang Hai (Jinan Library). New Situations, New Goals, New Momentum: Insights into the “15th Five-Year Plan” for Libraries [J]. Libraly Journal, 2025, 44(405): 4-19. |
Viewed | ||||||
Full text |
|
|||||
Abstrac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