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林老姜. 汉语“图书馆”一词比日本要早八百年! ——黄庭坚诗中早有“图书馆”一词[EB/OL]. (2009-07-31)[2018-02-25]. http: //blog. sina.com. cn/s/blog_4b04e3970100eo24. html.
[2] 图情释怀. 小考图林老姜“图书馆”之误[EB/OL]. (2009-08-21)[2018-02-25]. http: //blog. sina.com. cn/s/blog_3e3873f20100f9sp. html.
[3] 王宏鑫. 图情释怀 图书情报学思绪[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1: 70-77.
[4] 张银, 赵小丹, 施伟伟. “图书馆”非日源词考[J].图书馆杂志, 2017, 36(4): 32-34.
[5] 刘满平. 汉语“图书馆”一词来源小考[J]. 图书馆杂志, 2018, 37(2): 24-25.
[6] 王俊良. 中国历代国家管理辞典[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2: 981.
[7] 宋建成. 清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史[D]. 台北:“中国文化学院史学研究所”, 1972: 87.
[8] 张锦郎. 清末的图书馆事业[J]. “国立中央图书馆”馆刊, 1973, 6(2): 1-19.
[9] 张锦郎, 黄渊泉. 中国近六十年来图书馆事业大事记[M]. 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74: 前言页15.
[10] 徐英. “图书馆”名称的由来[J]. 图书馆学研究(上海图书馆学会). 1981, (2/3): 16(总124).
[11] 小黒浩司. 和製漢語“図書館”の中国への移入[J].図書館学会年報, 1986, 32(1): 33-37.
[12] 小黒浩司. 和制汉语“图书馆”是怎样移入中国的[J]. 易世美, 编译. 图书馆. 1988, (1): 53-55.
[13] 張麗華. 近代新漢語「図書館」の中国語への移入と定着について[J]. 關西大學中國文學會紀要, 2009(30): A47-A70.
[14] 傅云龙. 游历英属地加纳大图经馀纪[M]//傅云龙.傅云龙日记. 傅训成, 整理.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5: 157.
[15] 傅云龙. 游历巴西图经馀纪[M]//傅云龙. 傅云龙日记. 傅训成, 整理.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 212.
[16] 古巴岛述略[J]. 古城贞吉, 译. 时务报, 1896(6):25-27.
[17] 二川幸広. 试论清末张之洞所从事的图书馆事业[J].施金炎, 译. 姚梅, 校. 图书馆, 1987(5): 26-31.
[18] 北 京 外 交 情 形 [ J ] . 古 城 贞 吉 , 译 . 时 务 报 ,1897(43): 19-22.
[19] 无线电音法[J]. 古城贞吉, 译. 时务报, 1897(48):27.
[20] 日本图书阅览馆[G]//倚剑生. 光绪二十四年中外大事汇记(一)(影印本). 台北: 华文书局, 1968: 548.
[21] 论 图 书 馆 为 开 进 文 化 一 大 机 关 [ J ] . 清 议 报 ,1899(17): 1073-1078.
[22] 平保兴. 晚清日本图书馆学译介研究[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3, 22(6): 76-79.
[23] 吕顺长. 清末中日教育文化交流之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80-81.
[24] 罗振玉. 扶桑两月记[M]//刘学询, 黄璟, 罗振玉. 考察商务日记 考察农务日记 扶桑两月记 扶桑再游记. 长沙: 岳麓书社, 2016: 96-97.
[25] 樊炳清. 译篇[J]. 教育世界, 1901(1): 7, 10, 14.
[26] 罗振玉. 教育私议[J]. 教育世界, 1901(1): 1-4.
[27] 罗振玉. 学制私议[J]. 教育世界, 1902(24): 4.
[28] 方玉芬. 近代国人出国教育考察与中国教育改革[M]. 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6: 96-97.
[29] 李长林. 叙论: 吴汝纶日本教育考察记述略[M]//吴汝纶. 东游丛录. 长沙: 岳麓书社, 2016: 17-22.
[30] 吴汝纶. 东游丛录[M]. 长沙: 岳麓书社, 2016.
[31] 程大立. 吴汝纶对日本图书馆的考察和认识[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1):182-185.
[32] 程大立. 吴汝纶对日本图书馆的考察和认识[G]//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 桐城派研究 第15辑. 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3: 309-320.
[33] 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河北省志 第79卷 文化志 文化艺术[M]. 北京: 方志出版社,2001: 573-574.
[34] 卫道治. 中外教育交流史[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107-108.
[35] 钱曼倩, 金林祥. 中国近代学制比较研究[M]. 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6.
[36] 罗振玉. 京师创设图书馆私议[J]. 教育世界, 1906,130(14): 1-3.
[37] 璩鑫圭, 唐良炎.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学制演变[G].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