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庭孝. 专利信息计量研究综述[J]. 图书情报知识, 2014(5): 72-80.[ 2 ] 许俊浩.专利文献的优势和局限性[J]. 塑料包装,2007, 17(4): 1-7.[ 3 ] 周春慧. 专利分析与技术预见[J]. 电子知识产权,2006(10): 3.[ 4 ] 黄立业, 王坚, 唐飞. 专利情报分析在科技发展战略制定中的应用研究[J]. 情报杂志, 2011, 30(11):33-36.[ 5 ] 迟少杰. 预测技术发展趋势的新工具——专利分析[J]. 外国经济与管理, 1986(4): 10-11.[ 6 ] 王金鹏. 基于科学计量的技术预见方法优化研究[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1.[ 7 ] 张东梅, 曾忠禄. 结合专利分析与技术环境监测的技术预见模型[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0,33(4): 61-63, 56.[ 8 ] 张东梅, 曾忠禄, 刘叔文, 等. 专利分析作为医药产业技术预见参考点的潜力[J]. 图书情报工作,2009, 53(24): 83-85, 100.[ 9 ] 王兴旺, 汤琰洁. 基于专利地图的技术预测体系构建及其实证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3,36(3): 51-55.[10] 谢国军. 面向技术预见的专利情报分析方法研究[J].情报科学, 2009, 27(1): 132-136, 160.[11] B e n R M a r t i n . M a t c h i n g s o c i a l n e e d s a n d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research foresight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sciences (paper presentedat the OECD Workshop on Social Sciences and Innovation). Tokyo: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12] 穆荣平, 任中保. 技术预见德尔菲调查中技术课题选择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3):22-27.[13] 黄立业, 赵辉, 王坚, 等. 基于专利分析的产业竞争情报分析框架研究[J]. 情报科学, 2015, 33(4): 59-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