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董晓霞, 龚向阳, 张若林, 等. 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设计以及实现[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2):76-80.[ 2 ] 贾凤亭. 技术系统演化的复杂性分析[J]. 系统科学学报, 2006, 14(1):63-67.[ 3 ] 李峰, 李书宁.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图书馆发展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3, 57(5):66-70.[ 4 ] Dey A K. Providing architectural support for buildingcontext aware applications[D]. Atlanta,GA,USA: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0.[ 5 ] 张洁, 李瑾. 智能图书馆[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0(6):12-13, 31.[ 6 ] 陈鸿鹄. 智能图书馆设计思想及结构初探[J]. 现代情报, 2006, 26(1):116-118.[ 7 ] 殷开成,仲超生. 智能图书馆CPS及面临的挑战[J].图书馆学研究, 2011(8):56-60.[ 8 ] 严栋.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 图书馆学刊,2010, 32(7):8-10.[ 9 ] 施竟成. 面向智能空间的上下文感知系统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电路与系统, 2010.[10] 杨桦. RFID技术在国内图书馆的应用再思考[J].兰台世界, 2009(16):79-80.[11] 李蕊, 李仁发. 上下文感知计算及系统框架综述[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7, 44(2):269-276.[12] 陈文珏, 韦绍明. 图书馆引入NFC技术探讨[J]. 公共图书馆, 2013(1):52-56.[13] 徐剑峰. 基于普适计算的上下文感知建模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13.[14] 杜亮, 朱广智. 物联网环境下智能图书馆发展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4(7):2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