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熊伟.“图书馆社会价值”相关概念辨析[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1):73-77. [2] 熊伟. 根植“知识记忆”: 图书馆作为“人类永久记忆客观知识精华的社会机制”自立在世[J].图书馆杂志, 2011(2):6-12. [3] 熊伟. 当代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客观知识本体论转向[J]. 图书馆杂志, 2011(12):2-11. [4] 熊伟.建立面向和通往智慧的普通图书馆学体系[J]. 图书与情报, 2012(1):4-9. [6] 王宗义. 编辑视角: 世纪之交的中国图书馆活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1:221-231. [7] 兰开斯特 F W.图书馆评估[M]. 郭西山, 姜渭洪,译.西安: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161-188, 166-173. [8] 雷润玲, 等. 中国图书馆文献存量追求及其动态无效实证分析:以公共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建设, 2011(2):24-27. [9] 保卫图书馆. [2011-09-15].http://ent.bjnews.com.cn/2011/0226/38755.shtml. [11] 翁贝托·艾柯. 书的未来[N]. 中华读书报, 2004-02-18(22) . [12] 温友奎, 等. 陕西省信息化建设与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M].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