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alamom L M. Rethinking Public Management: Third-PartyGovernment and the Changing Forms of Government Action, Public Policy, 1981: 255-275. [2] Kramer, R M. Voluntary Agencies and the Personal SocialServices in Walter W. Powell,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7: 45-69.[3] 帕特南. 使民主运转起来. 王列, 赖海荣, 译.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 133, 195. [4] 王名. 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4. [5] 高丙中. 社会团体的合法性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 2000(2) : 56. [6] 范明林, 程金. 城市社区建设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关系的建立和演变——对华爱社和尚思社区中心的个案研究. 社会, 2005(5): 47. [7] 赵秀梅. 基层治理中的国家—社会关系——对一个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NGO的考察. 开放时代, 2008 (4): 78. [8] 莱斯特·M· 萨拉蒙. 公共服务中的伙伴: 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 田凯,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8: 47-50. [9] 向玉琼. 公共政策供给滞后的理论及原因探讨. 理论探讨, 2007(5): 57. [9] 伊曼纽尔·萨瓦斯. 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 周志忍,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68. [10] 田凯. 机会与约束: 中国福利制度转型中非营利部门发展的条件分析. 社会学研究, 2003 (2): 54. [11] Hammack, D C. Accountabilit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p. Nonprofit Managementand Leadership, 1995, 6(2): 127-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