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orbara A. Digital Humanities and
SemanticWeb:The
New Frontiers of TransdisciplinaryKnowledge[J].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Theoryand Practice, 2020, 20(13):206 –210.
[ 2 ] 王常珏, 张强, 王盟燏, 等. 基于本体的剧曲类非遗知识图谱构建研究——以元曲为例[J]. 图书馆杂志, 2023, 42(11):91–98.
[ 3 ] 杨泽坤, 李少建, 凯丽麦. 全景与远景:数字人文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2022 年中国数字人文年会综述[J]. 数字人文研究, 2023, 3(1):3–17.
[ 4 ] 李舜臣. 何谓诗人:中国古代“诗人”观念的演变[J]. 学术研究, 2021(9):167–176.
[ 5 ] 黄立一. 唐诗与中华文化共同体的构建[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0(4):141–150.
[ 6 ] 黄群英. 李白文化在当代文学与文化中的价值研究[J]. 名作欣赏, 2012(26):121–122.
[ 7 ] 丁海斌, 吴晓菲. 唐诗中的文档名词与唐代诗人的文档意识[J]. 档案学通讯, 2014(5):91–95.
[ 8 ] 薛贝娜. 穿越生命——对李白人生价值取向的再思考[J]. 戏剧文学, 2003(4):86–87.
[ 9 ] 王志清. 乐府诗体式因素与音乐的相关性[J]. 文艺研究, 2012(10):54–60.
[10] 杨合林.《 古诗十九首》的音乐和主题[J]. 文学评论, 2011(1):28–32.
[11] 商新新. 朝鲜黄玹《除夕,次东坡诗三首》与苏轼原诗之比较——兼论黄玹对苏轼及其诗歌的接受[J]. 名作欣赏, 2023(30):35–37.
[12] 鲁明军. 新前卫批判的分野:实证主义、诗性解构与宇宙论[J]. 文艺研究, 2023(9):131–148.
[13] 李向明. 苏轼禅理诗生成的文化背景[J]. 求索,2007(1):176–177.
[14] 熊海英. 成为“诗人”,成为“女诗人”——以郑允端《肃雝集》的编、刊、评为中心[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45(10):1–13.
[15] 尚永亮. 离合·酬赠·题壁——以元、白贬途互动与诗路书写为中心[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3(2):120–129;160.
[16] 吴增辉. 盛唐情结与《长恨歌》主题由讽谕到爱情的转向[J]. 社会科学, 2009(8):178–186; 192.
[17]
吴怀东. 孟浩然:好“卧”好“游”的隐士及其心理机制——兼论李白《赠孟浩然》诗对孟浩然的描述与认知[J]. 学术界, 2023(3):18–27.
[18] 谭振江. 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传统思维特征探析[J]. 甘肃社会科学, 2014(6):48–51.
[19] 彭文良.《 宋史·苏轼传》补证——以苏轼、章惇关系为中心[J]. 史林, 2016(6):43–50;215.
[20] 洪越.《 香奁集》的编录与唐末回忆性书写[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22,36(5):180–191.
[21] 杨运杰, 罗雪菲, 卢梦迪. 数字人文视野下黄庭坚谪居戎州时期诗词解读——基于词频分析法[J].作家天地, 2023(6):142–144.
[22] 程宁. 数字人文视域下《文选》与唐诗的互文空间[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38(6):75–88;222.
[23] 宋雪雁, 罗慧, 杨芳芳.《 全唐诗》送别诗诗人社交网络分析[J]. 兰台世界, 2023(12):43–48;52.
[24] 宋雪雁, 霍晓楠, 刘寅鹏,等. 数字人文视角下《全唐诗》贬谪诗人社会关系研究[J]. 现代情报,2022, 42(2):14–21.
[25] 宋雪雁, 杨芳芳, 罗慧. 知识重组视域下《全唐__诗》战争诗诗人社会网络关系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23, 67(20):34–44.
[26] 刘懋霖, 赵萌, 王昊. 面向古诗词的物象库构建方法及其分布规律研究[J]. 图书馆杂志, 2024,43(1):96–108.
[27] 王兆鹏, 邵大为. 数字人文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初步实践及学术意义[J]. 中国社会科学, 2020(8):108–129;206–207.
[28] 张云. 结合时空数据的诗人流动分析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24.
[29]
宋雪雁, 霍晓楠, 刘寅鹏, 等. 数字人文视角下《全唐诗》贬谪诗人的时空轨迹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 2022, 66(7):26–34.
[30] 成帝成, 李瑞阳. 从“梦游天姥”到“遨游太虚”:元宇宙视域下李白诗歌的数字出版与多元场景运用[J]. 出版发行研究, 2023(11):11–18.
[31] Thomas R
Gruber. A translation approach toportable ontology specifications[J]. KnowledgeAcquisition, 1993, 5(2):199–220.
[32] Ahlem Chérifa Khadir, Hassina
Aliane, AhmedGuessoum. Ontology learning:Grand tour andchallenges[J]. Computer
Science Review, 2021,39:100339.
[33] 同义词词林(扩展版)[EB/OL]. [2024-03-12].https://www.ltp-cloud.com/download#down_cilin.
[34]
张强, 高颖, 刘飞, 等. 基于知识重组的红色历史人物智能服务研究[J]. 现代情报, 2023, 43(7):96–108.
[35] Yifan Hu.
Efficient, high-quality force-directed graphdrawing[J]. Mathematica
Journal, 2005, 10(1):37–71.
[36] Shai Carmi, Shlomo
Havlin, Scott Kirkpatrick,et al. A model of Internet topology using k-shelldecomposition[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Academy of Sciences, 2007, 104(27):11150–11154.
[37] 胡震亨. 唐音癸签[M].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38] 李福标. 论皮陆齐名与皮陆文集编纂之间的关系[J].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5(1):62–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