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樊丽明.“新文科”:时代需求与建设重点[J]. 中国大学教学,2020(5):4–8.
[2] 构建数字人文生态 扎实推进新文科建设[EB/OL].[2021-01-17].
https://www.sohu.com/a/443748532_120873510.
[3] 蔡迎春,姜小溪. 数字内容创作:图书馆空间变革的新态势. 图书馆学研究[J]. 2021(6):11–17.
[4] 朱本军,聂华. 数字人文:图书馆实践的新方向[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35(4):23–29.
[5] 冯晴,陈惠兰. 国外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研究述评[J]. 图书馆杂志,2016,35(2):14–19.
[6] 俞德凤. 哈佛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实践及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20(15):85–90;70.
[7] 安结.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实践探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8):48–53.
[8] 耶鲁.DHlab 网站[EB/OL]. [2021-08-08]. https://dhlab.yale.edu/about.html.
[9]
郭英剑.耶鲁大学:数字人文实验室的前世今生[N].中国科学报,2019-11-06(7).
[10] 郭丹丹. 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实验室研究——以剑桥大学图书馆为例[J]. 山东图书馆学刊,2021(3):93–97.
[11] 詹姆斯? 史密西斯,刘菲英. 伦敦国王学院数字人文实验室主任史密西斯教授访谈[J]. 数字人文,2020(2):139–148.
[12] Smithies J, Westling C, Sichani A M, et al.Managing 100 Digital Humanities Projects: DigitalScholarship & Archiving in King’s Digital Lab[J].Digital Humanities
Quarterly, 2019, 13(1).
[13] 数字人文开放实验室.“吾与点”古籍自动整理系统上线公测啦![EB/OL].[2021-08-08].https://mp.weixin.qq.com/s/TZvhHKQPpICqLlAnxlvQug.
[14]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本所举办“《缙绅录》量化数据库与清史研究”工作坊暨“数字清史实验室”揭牌[EB/OL]. [2021-07-15]. http://www.iqh.net.cn/info.asp?column_id=12329.
[15]
云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数字人文”实验室简介[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1):145.
[16] 严哲. 美国常春藤盟校图书馆数字人文研究实践与启示[J]. 图书馆,2020(11):56–62.
[17] 杨小青_,张宗浩,曾文碧.基于“共享场景”理念的新文科实验室设计[J]. 教育教学论坛,2020(31):46–47.[18] 罗伯特? 斯考伯,谢尔? 伊斯雷尔. 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移动、传感、数据和未来隐私[M].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11.
[19] 吴娟娟. 移动互联网下共享场景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2018.
[20] 王丽华,刘炜. 助力与借力:数字人文与新文科建设[J]. 南京社会科学,2021(7):130–138.
[21] 蔡迎春. 数字人文评价:学科性、专业性、技术性[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47(4):86–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