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姚敏.浅析科技查新中新颖性判断的基础及方法[J].科技信息, 2014, 31(14): 148-149.
[2] 薛健, 翟秀芹. 对科技查新报告中新颖性表述的再思考[J]. 现代情报, 2014, 34(6): 92-94, 98.
[3] 刘怀北. 浅谈科技查新的新颖性及判断原则[J].情报探索, 2012, 26(5): 68-70.
[4] 王国光. 科技查新中相关文献和新颖性的判定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 7(4): 153-153.
[5] 戴泳. 浅谈材料科学领域科技查新的新颖性判定与保障[J]. 情报探索, 2008, 22(3): 63-65.
[6] 朱学军. 浅析科技查新中的新颖性[J]. 河北科技图苑, 2006, 19(2): 79-80.
[7] 廖希明. 科技查新的新颖性及其判断[J]. 情报探索, 2004, 18(2): 55-56.
[8] 丁蕴一, 金福兰, 王晓原, 等. 新颖性“知识树”控制法[J]. 情报科学, 2004, 22(9): 1054-1057.
[9] 危毅. 论科技查新中的新颖性[J]. 情报科学, 2006,24(6): 847-850.
[10] 周新跃. 科技查新相关文献判断的文献学术特征组合模型[J]. 情报学报, 2015, 34(10): 1031-1039.
[11] 周新跃. 专家文献需求判断的文献学术特征组合模型[J]. 情报杂志, 2015, 34(8): 70-76.
[12] 周新跃. 文献学术特征与科技查新相关文献的模型与预判[J]. 情报杂志, 2015, 34(6): 43-47.
[13] 陈希儒.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2.
[14] 刘琼林, 殷炜栋. 关于论文创新性水平的研究[J].人类工效学, 2003, 9(4): 12-13,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