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夏苗. 我国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发展现状研究 [D].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1.
[2] 卢石, 杨红英. 奥林匹克信息资源专题数据库建设实践——以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为例[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 32(1).
[3] 郭玉成. 武术文献发展概述与评略 [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5(6).
[4] 袁思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图书出版现状研究 [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6(10).
[5] 江卫平. 我国体育类图书出版现状分析与研究——以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的藏书为例 [J].
78 ·工作研究· 图书馆杂志(2018年第1期? 总第321期)Library Journal(Vol.37.No.1)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2(2).
[6] 王明霞.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D]. 济南: 山东体育学院, 2013.
[7] 陈国成. 全民健身意识不良现状分析及相应对策探讨 [J]. 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3):71-73.
[8] 池秋平. 论影响我国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不均衡的原因 [J].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93-96.
[9] 杨飞. 体育类图书出版瓶颈与数字化出版模式探析 [J]. 中国出版, 2017(13): 25-28.
[10] 张超. 我国体育类图书出版品牌研究 [D]. 武汉:武汉体育学院. 2014, 41.
[11] 姜斌.我国体育图书出版现状及其发展历程概述[J].武魂, 2013(12): 90.
[12] 陈艳艳.体育类图书出版如何服务全民健身大计[J].编辑之友, 2012(3): 26-28.
[13] 江卫平. 我国体育类图书出版现状分析与研究——以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的藏书为例 [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2(2): 36-41.
[14] 周游. 浅析中西方国家体育类图书出版的差异 [J].出版广角, 2012(7): 68-69.
[15] 江卫平. 我国体育类图书出版现状分析与研究 [J].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2011: 中国上海. 1.
[16] 于丽曼. 浅析体育院校体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4(20): 155 -157.
[17] 吴国梁. 回顾与展望——写在《河南科技学院学报》创刊四十周年之际 [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3): 12.
[18] 柯梅芳. 论文化馆在新时期文化建设中的多重功能 [J]. 群文天地, 2011(4): 17-18.
[19] 卓漫红. 学位论文质量提高与体育院系图书馆服务举措的探讨 [J]. 内江科技, 2007(1): 11.
[20] 刘虹, 张端鸿. 中美综合性大学住宿学院制度比较研究——以耶鲁大学和复旦大学为例[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3): 89-95, 112.
[21] 李嘉玉. Party运动图书馆——90后赴美留学生培养三观必备品 [J]. 留学, 2014(13): 46-47.
[22] 薛调.美国大学图书馆利用教育的发展历程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 2013(4): 19-28.
[23] 郑永田. 心系江南, 情牵史学——图书馆史学者吴稌年先生访谈录 [J]. 图书馆论坛, 2013(6):147-154.
[24] 陆书红. 论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的思想史意义 [J].图书馆, 2012(4): 42-45.
[25] 张宝平. 小论电子书籍的传播特点 [J]. 新闻知识,2014(10): 75-76+81.
[26] 卢石, 杨红英, 王会寨, 等. 高校图书馆体育文献资源特色数据库建设研究——以体育院校为例 [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6(9): 35-37.
[27] 吴淑华. 我国体育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方案探讨 [J]. 晋图学刊, 2005(6): 24-26, 46.
[28] 陈勤. 基于数字化技术平台的参考咨询工作 [J].图书馆学研究, 2003(10): 28-30,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