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雪梅. 港边的黑钻石图书馆—— 丹麦国家图书馆概述[J]. 图书情报论坛, 2008(4): 67-68.[ 2 ] 吴晞. 文献资源建设和图书馆藏书工作手册[M].北京: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3: 295.[ 3 ] 谢彬筹. 岭南戏剧源流编[M].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9: 75, 68.[ 4 ] 王森然. 中国剧目辞典[M].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458.[ 5 ] 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戏曲志·海南卷[M]. 北京: 中国ISBN中心, 2000: 27.[ 6 ] 林涛. 雷歌大全·上[M].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32.[ 7 ] 梁培炽. 海外所见《花笺记》版本及其国际影响, 榕荫论稿[M]. 北京: 作家出版社, 1999: 19-41.[ 8 ] 陈勇新. 南音[M].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9: 2.[ 9 ] 李福清. 新发现的广东俗曲书录——以明版《花笺记》为中心[J]. 汉学研究, 1999, 17(1): 201-227.[10] 玉雨. 钟映雪佚诗辑, 东莞文史(第28期)[M]. 东莞:政协东莞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印, 1998: 323.[11] 黄仕忠. 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5-29, 30.[12] 许绍银, 许可. 中国陶瓷·首部中国陶瓷百科全书[M].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3: 572.[13] 李福清, 李平. 海外孤本晚明戏剧选集三种·序言[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2.[14] 谭正璧, 谭寻. 古本稀见小说汇考[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70.[15] 翁连溪. 中国古籍善本总目[M]. 北京: 线装书局,2005: 1836.[16] 闵宽东. 中国古典小说在韩国的研究[M]. 上海:学林出版社, 2010: 7.[17] 傅德华. 日据时期朝鲜刊刻汉籍文献目录[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268.[18] 李娟. 韩国古代家庭小说文化阐释[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44-46.[19] 金台俊. 朝鲜小说史[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8:96.[20] 金宽熊, 金晶银. 韩国古代汉文小说史略[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