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筱原寿雄. 「人天宝鉴」の编纂をめぐって—三教交渉による宋代宗教史の一面[J]. 宗教学论集, 1974(12): 175-201.[ 2 ] 昙秀. 人天宝鉴[M]//卍新纂续藏经: 第87册. 东京: 国书刊行会, 昭和五十年(1975)至平成元年(1989): 1b.[ 3 ] 宫下军平, 等. 国訳禅宗丛书[Z]. 东京: 国訳禅宗丛书刊行会, 大正八年(1919), 第一卷. 国译人天宝鉴·解题: 1.[ 4 ] 宫下军平, 等. 国訳禅学大成[Z]. 东京: 国訳禅学大成编辑所, 昭和四年(1929), 第十一卷. 国译人天宝鉴·解题: 1.[ 5 ] 陈士强. 佛典精解[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398.[ 6 ] 苏轼. 查慎行补注. 苏诗补注[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1111册.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6:870下.[ 7 ] 苏轼. 东坡全集[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1107册: 517上.[ 8 ] 行导. 朝宗禅师语录[M]//明版嘉兴大藏经. 第34册. 台北: 新文丰出版公司, 1987: 236c.[ 9 ] 文琇. 增集续传灯录[M]//大正新修大藏经. 第83册. 东京: 大正一切经刊行会, 大正十三年(1924)至昭和九年(1934): 257a.[10] 觉岸. 释氏稽古略[M]//大正新修大藏经. 第49册:884a.[11] 牛若麟. 崇祯吴县志[M]. 卷二六: 第二叶右.[12] 慧坚. 律苑僧宝传[M]//大日本佛教全书: 第105册.东京: 仏书刊行会, 明治四十四年(1911)至大正十一年(1922): 250上.[13] 戴建国. 庆元条法事类[M]//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 第1册.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711.[14] 祁伟. 宋代禅林笔记的忆古情结与书写策略[J] .文学遗产, 2011(6): 41-52.[15] 周裕锴. 惠洪文字禅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7): 93.[16] 惠洪. 林间录[M]//卍新纂续藏经: 第87册: 245a.[17] 曹勋. 松隐集[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1129册: 540下.[18] 黄庭坚. 山谷集[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1113册: 249上.[19] 德辉. 敕修百丈清规[M]//大正新修大藏经. 第48册: 1123a.[20] 来复. 蒲庵集[M]//禅门逸书初编. 第7册: 台北: 明文书局, 1981: 65上.[21] 杨士奇. 文渊阁书目[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75册: 207下.[22] 晁瑮. 晁氏宝文堂书目[M]. 上海: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 220.[23] 顾清. 正德松江府志[M]. 卷三一: 第三十二页. [24] 钱谦益. 楞严经疏解蒙钞[M]//卍新纂续藏经: 第87册: 856c.[25] 张玉书. 陈廷敬. 御定佩文韵府[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1019册: 215上.[26] 汪士钟. 艺芸书舍宋元本书目[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16.[27] 杨守敬; 张雷. 日本访书志[M].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3: 252.[28] 定源. 国家图书馆藏《永明智觉禅师方丈实录》——永明延寿传记新资料[M]//吴越佛教(第八卷). 北京: 九州出版社, 2013: 546-5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