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沈跃春. 维护社会稳定需要新思维[N]. 中国青年报, 2013-09-30(2).[ 2 ] 孟建柱. 新形势下政法工作的科学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 人民日报, 2014-01-29(7). [ 3 ] 于建嵘. 维权就是维稳[J]. 人民论坛, 2012(1): 23.[ 4 ] 本报评论部. 解好基层治理的“ 二元方程式”[N]. 人民日报, 2011-11-10(14).[ 5 ] 杨鸣. 社会治安与稳定视野下的网络舆情[J].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3): 69-73.[ 6 ]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N]. 人民日报, 2014-04-16(1).[ 7 ] 中国新动向: 安全第一, 维安取代维稳[N/OL]. 联合早报(新加坡)[2014-05-01]. http: //www.crntt.com/doc/1031/6/0/6/103160627. html?coluid=58&kindid=1211&docid=103160627.[ 8 ] 吴鹏森. 中国应改“维稳”为“维安”[EB/OL].[2011-11-25]. http: //www.zaobao.com/print/special/report/politic/cnpol/story20111125-139447.[ 9 ]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EB/OL]. [2014-02-27]. http: //www.gov.cn/ldhd/2014-02/27/content_2625036. htm.[10] 虞崇胜, 舒刚. 社会转型期网络舆情治理创新—— 基于政治安全的视角[ J ] . 行政论坛,2012(5): 108.[11] 张丽红. 从网络舆情传播的角度谈文化安全[J].社科纵横, 2007(2): 129-131.[12] 李希光. 大数据时代的舆情研判和舆论引导[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4(1): 10-16.[13] 李彪. 大数据视域下社会舆情研究的新境界[J].编辑之友, 2013(6): 13-16.[14] 唐涛. 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舆情分析方法研究[J].现代情报, 2014(3): 3-6.[15] 李广建, 杨林. 大数据视角下的情报研究与情报研究技术[J]. 图书与情报, 2012(6): 1-8.[16] 黄艳, 张琛. 微信环境下的舆情管理[J]. 青年记者,2014(5): 64.[17] 陆高峰. 微信将成为舆情监测的新阵地[J]. 青年记者, 2014(4): 94.[18] 彭知辉. 政府视域网络舆情研究现状及反思[J].情报杂志, 2014(9): 93-99.[19] 彭知辉. 网络舆情治理新模式[ J ] . 人民论坛,2014(14): 58-60.[20] 彭知辉. 社会沟通视域中的网络舆情研究体系探析[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4(4): 1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