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卡伦(Curran,J),史安斌. 媒体与权力[M]. 董关鹏,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32-47.[ 2 ] 李彪. 舆情山雨欲来——网络热点事件传播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M].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78-83.[ 3 ] 林顿, 弗里曼. 社会网络分析发展史——一项科学社会学的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5-45.[ 4 ] T W Valente. Social network thresholdsin 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J]. Social Networks,1996, 18(1):69-89.[ 5 ] 斯科特,刘军. 社会网络分析法[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40-60.[ 6 ] 陈向东, 方群, 唐辉云. Blog 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研究——以“东行记”为例[J]. 电化教育研究,2008(1):40-44.[ 7 ] 刘军. 社会网络分析导论[M]. 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7-39.[ 8 ] Borgatti S P, Everett M G, Freeman L C. Ucinet for Windows: Software for social network analysis[M].Harvard, MA: Analytic Technologies, 2002:30-95.[ 9 ] 董亚倩,邓尚民.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舆情主体挖掘研究[J]. 情报资料工作,2011(6):45-49.[10] 石彭辉.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舆情实证研究[J]. 现代情报, 2013 (2): 27-31.[11] 陈福集,胡改丽. 网络舆情热点话题传播模式研究[J]. 情报杂志,2014,33(1):97-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