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邵甬. 复兴之道——中国城市遗产保护与发展[D].上海:同济大学,2003:11.
[ 2 ] 单霁翔. 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87.
[ 3 ] 成渝. 世界遗产公约中两个重要概念的解析与引申——论世界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129—138.
[ 4 ] 王富臣. 城市形态的维度:空间和时间[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8—33.
[ 5 ] 孙云. 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建筑档案的建立[J].中国名城,2010(5):50—56.
[ 6 ] 国务院.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务院第524 号令)[Z],2008.
[ 7 ] The Valley of Shadow[EB/OL].[2024-07-24]. https: //valley.lib.virginia.edu/.
[ 8 ] Time Machine Project[EB/OL].[2024-07-24].https: //www.timemachine.eu/.
[ 9 ] Europeana Project[EB/OL].[2024-07-24].https: //pro.europeana.eu/.
[10] Ioannides M,Magnenat-Thalmann
N, PapagiannakisG. Mixed reality and gamification for
culturalheritage[M].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7.
[11] De Fino M,Ceppi C,Fatiguso F.
Virtual toursand informational models for improving territorialattractiveness
and the smart management ofarchitectural heritage: The 3d-Imp-Act project[J].Int. Arch. Photogramm. Remote
Sens. Spat. Inf.Sci. 2020, 44:473—480.
[12] Mcmeekin D A. A web Gis-based integration of 3Ddigital
models with linked open data for culturalheritage exploration[J/OL].ISPRS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2021,10(10):684.[2024-07-24].https:
//doi.org/10.3390/ijgi10100684.
[13] 中国历史地理信息平台[EB/OL].[2024-07-24].http:
//timespace-china.fudan.edu.cn/.
[14] 丝绸之路历史地理开放平台[EB/OL].[2024-07-24].https: //www.srhgis.com/.
[15] 中国家谱知识服务平台[EB/OL].[2024-07-24].https: //jiapu.library.sh.cn/#/.
[16] Virtual Shanghai Project[EB/OL].[2024-07-24].https:
//www.virtualshanghai.net/.
[17] 薛匡勇. 城市记忆档案文献资源整合方案研究[J].档案与建设,2009(11):14—17.
[18] 高劲松,张园芳,胡秋萍,等. 基于关联数据的文物信息资源融合方法研究[J]. 情报科学,2020,38(12):36—42;115.
[19] 何志丽,陈子丹. 数字人文视域下滇缅抗战史料数据库建设研究[J]. 数字图书馆论坛,2021(3):58—65.
[20] 王光华,裴阳,常金玲. 基于数字人文的城市记忆资源整合与服务研究[J]. 档案管理,2021(4):71—72.
[21] 雷鸣宇. 数字化背景下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的类型与关联性表达[D].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22] 张乐,常娥. 基于Drupal 的民国建筑知识库关联数据的组织与发布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18(19):64—70.
[23] 刘美杏,徐芳. 古道线性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关联数据模型构建及其实证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19(14):40—50.
[24] 谈国新,张立龙.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的时空数据模型构建[J].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5):102—111.
[25] 高劲松,杨慧娟,付家炜,等. 数字人文视域下可移动文物时空数据模型构建研究[J]. 数字图书馆论坛,2022(1): 37—46.
[26] 王燕. 浅谈数字图书馆中的图形化查询技术——GIS 在北京大学古文献资源库中的应用[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1):58—62.
[27] 吴茗.GIS 技术在古籍数字化资源建设中的应用[J].图书馆学刊,2016,38(4):55—58.
[28] 李明杰,杨璐嘉. 基于GIS 的明代古籍版刻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0,10(3):125—133.
[29] 夏翠娟,娄秀明,潘威,等. 数智时代的知识组织方法在历史地理信息化中的应用初探——兼论图情领域与人文研究的跨学科融合范式[J].图书情报知识,2021,38(3):37—49.
[30] 陈海玉,向前,赵冉. 馆藏地方历史文书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以清水江文书为例[J]. 图书馆杂志,2021,40(9):88—96.
[31] 王煜东,许鑫.工业遗产信息可视化与文化传播研究——以“近代上海工业文脉”电子地图为例[J].图书馆杂志,2022,41(5):92—101.
[32] 徐曦. 城市遗产保护的信息分析[D]. 武汉:武汉大学,2005.
[33] 王荷池,黄艳雁,邹贻权. 基于BIM 技术的武汉近代教育建筑保护与再生研究[J]. 建筑与文化,2021(7):196—197.
[34] 李杰,吴莎冰,丁援. 作为“本手、俗手、妙手”的HBIM——来自武汉历史建筑数字化保护的观察与思考[J]. 华中建筑,2023,41(5):17—20.
[35] 夏小琳,叶妍君,皮龙风,等. 中国近代城市地图发展历程的分析与思考[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6(1):77—87.
[36] 钟翀. 中国近代城市地图的新旧交替与进化系谱[J]. 人文杂志,2013(5):9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