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平,王雨潇. 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社会起源[J]. 图书馆论坛,2018(8):68—76.
[ 2 ] 姚淑萍. 朱砂传承文化 印证见证历史—北京交通大学藏书章考[J]. 北京档案,2013(3):48—50.
[ 3 ] 方裕谨. 清政府开办清华学堂史料选[J]. 历史档案,1987(3):57—63.
[ 4 ] 吴宓. 吴宓日记 第1 册:1910—1915[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 5 ] 张仲民. 世界语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主义想象[J]. 学术月刊,2016(4):143—157.
[ 6 ] 黄延复. 水木清华:二三十年代清华校园文化[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7 ] 董琳,刘春美. 民国时期清华图书馆书刊分类法考析[J]. 图书馆杂志,2020(3):146—156.
[ 8 ] 施锐. 奋斗一生——纪念施廷镛先生[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152—153.
[ 9 ] 何玉,高瑄. 西南联大时期的清华图书部[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3):119.
[10] 王振宇. 钢印印文鉴定实证研究[D]. 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9:8—15.
[11] 冯志伟.《汉语拼音方案》之前的拼音探索[J]. 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2021(10):12—24.
[12] 钱伟. 关于拼音的那些事儿[N]. 语言文字周报, 2019—06—19(2).
[13] 丁大琴. 丁立福. 解密“常凯申”误译事件与汉字注音发展史[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2): 49—52.
[14] 严平西,陈进权. 清华大学于清华园邮局百年记忆[M]. 香港:香港跑马地区,2011.
[15] 张洪玮. 机关印章史话[J]. 秘书,1997(5):43.
[16] 阎京生. 公章为什么是圆的?[J]. 廉政瞭望(上半月),2015(6):64—65.
[17] 施锐. 奋斗一生——纪念施廷镛先生[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51.
[18] 王玥琳. 中国古代藏书印小史[M]. 北京 :中国长安出版社,2014 :170—171.
[19] 陈亚建. 中国书籍艺术史[M]. 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187.
[20] 单晓艺. 浅析藏书票与藏书章的异同[J]. 大众文艺,2015(4):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