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Errami M, Garner H. A tale of two citations[J].Nature, 2008, 451(7177): 397-399.
[ 2 ] Amos K A. The ethics of scholarly publishing:exploring differences in plagiarism and duplicatepublication across nations[J]. Journal of the MedicalLibrary Association, 2014, 102(102):87-91.
[ 3 ] 孟月. 国内外关于自我剽窃的研究现状综述[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 27(5): 485-491.
[ 4 ] 徐林仙, 夏海欣. 学术期刊重复发表的弊端及其对策[J]. 实用肿瘤杂志, 1999(5): 316-317.
[ 5 ] 钱寿初, 徐弘道. 关于重复发表[J]. 编辑学报,1989(3): 163-165.
[ 6 ] 本刊编辑部. 对如何鉴定重复发表论文的声明[J].实用医学杂志, 2016, 32(20): 3309.
[ 7 ] 曾果果, 刘宇. 反思国内学术期刊失范之“一稿多投”[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8): 94-96.
[ 8 ] 黄小茹, 唐平. 国际出版界对论文多余发表的认定及处理[J]. 编辑学报, 2011, 23(2): 184-187.
[ 9 ] 金伟. 学术期刊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的防范与思考[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35(3): 396-399.
[10] 黄传生. 关于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的冷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3, 14(2): 203-205.
[11] 陈静, 杨杰, 白占立. 学术期刊重复发表的异化形式及阻断策略[J]. 编辑学报, 2007, 19(4):282-283.
[12] 李万春. 变相重复发表: 一种值得科技期刊界关注的现象[J]. 编辑学报, 2004, 16(6): 445-447.
[13] 蔡燕飞. 高校学报的变相重复发表现象及其预防措施[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4(6): 97-100.
[14] 朱子国.“一稿多投”现象的经济原因[J]. 甘肃社会科学, 1998(5): 46-48.
[15] 贺富荣. 论文“一稿多投”现象的原因与对策[J].编辑之友, 2009(7): 81.
[16] 陈曦, 陈静, 姜惠莉, 等. 学术期刊重复发表的编辑因素[J]. 编辑学报, 2002(6): 415-416.
[17] 吴月芽. 高校学报学术文章低水平重复发表的客观原因及对策[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34(4): 137-140.
[18] 刘延玲.“一稿多投”的背后: 从“一稿两投”、“一稿多投”到“一稿多发”、“重复发表”[J].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2011, 49(1): 45-53.
[19] 马建平, 骆东平. 一稿多发的合法性分析[J]. 科技与出版, 2012(1): 53-56.
[20] 孙焕英. 一稿多投的十大好处[J]. 青年记者,2011(31): 53.
[21] 黄新斌. 一稿多投: 研究概况、概念与成因分析[J].现代出版, 2012(5): 13-16.
[22] 邢美园. 试论中国生物医学论文的“一稿多投”现象及其影响[J]. 医学信息学杂志, 1998, 19(1):58-59.
[23] 刘宇, 齐林峰, 回胜男, 等. 图书情报学界的重复发表: 基于CNKI数据库的实证研究[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7, 35(4): 86-91.
[24] 刘宇, 钟鸣宇. 国内理论经济学界的重复发表研究: 1994~2014[J].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8, 38(2):26-30, 41.
[25] 钱伟量. 道德意识的个性发生机制[J]. 中国社会科学, 2000(4): 59-68.
[26] 杨林. 单位制度、学术社团与学术失范[J]. 科技管理研究, 2010, 30(24): 17-20.
[27] 王菊香. 护理科技期刊作者一稿多投原因调查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4, 15(4): 427-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