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应宽, 王元杰, 季方, 等. 国外开放存取出版最新研究进展与发展动态[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 26(10): 1054-1064.[ 2 ] 邱均平. 信息计量学[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25-26.[ 3 ] Lewis D. The inevitability of open access[J].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2012, 73(5): 493-506.[ 4 ] 董翔. SCI、EI性质与论文收录率关系评析[J]. 图书与情报, 2007(6): 41-44.[ 5 ] Peter S. Open Access Overview: Focusing on Open Access to Peer-reviewed Research Articles and their Preprints[EB/OL]. [2016-02-18]. http://legacy.arlham.edu/~peters/fos/overview.htm.[ 6 ] 张晓林, 陆彩女, 李麟. 学术期刊支持开放存取出版的良好实践指南[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25(11): 1333-1339.[ 7 ] 陈铭, 叶继元. 中文文科期刊开放存取现况的统计与分析—— 以“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为例[J]. 图书情报知识,2013(3): 26-35.[ 8 ] 刘洢颖, 姚长青, 潘云涛. 中文社会科学期刊开放存取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 25(9): 1100-1105. [ 9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E B / O L ] .[2016-02-26]. http://www.nssd.org/. [10] 刘锦宏, 王欣, 徐丽芳, 等. 我国开放存取期刊分布研究[J]. 科技与出版, 2013(4): 97-100.[11] 张新鹤, 徐速. 我国科研教育机构对开放存取的认知与态度[J]. 图书馆论坛, 2015(12): 45-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