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haomei Chen.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 57(3): 359-377.[ 2 ] 蒋永福. 论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J]. 图书馆学研究, 2011(1): 40-45.[ 3 ] 蒋永福. 王清远. 西方国家公共图书馆治理的特点——以西方国家的文化管理体制特点为背景的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 2010, 54(13): 27-32.[ 4 ] 阮胜利. 探究图书馆治理及其机制的概念与内涵[J]. 图书情报工作, 2007, 51(3): 33-36.[ 5 ] 冯佳. 国外公共图书馆理事会制度及启示——以美国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理事会制度为例[J]. 图书馆建设, 2010(6): 93-97.[ 6 ] 冯佳. 美国俄亥俄州图书馆理事会制度[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4(3): 47-52.[ 7 ] 肖容梅. 深圳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探索及思考[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4, 40(3): 13-19.[ 8 ] 肖容梅.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理事会制度创新——深圳市福田区公共图书馆理事会制度探析[J]. 图书馆建设, 2015(2): 8-12.[ 9 ] 温州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法人治理试点改革探索——以温州市图书馆为例[J].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 2015(1): 13-14.[10] 梁欣.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治理模式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9, 35(6): 17-24.[11] 吴建中. 日本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下)[J]. 图书馆学研究, 1986(2): 92, 93-95.[12] 姜焕柱. 日本图书馆的现状和今后的课题[J]. 河北科技图苑, 1986(3): 54-56.[13] 汪晓茵. 略论中国图书馆事业的治理[J]. New Century Library, 2000(5): 39-41.[14] 黄颖, 徐引篪. 图书馆治理:概念及其涵义[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4, 30(1): 24-26.[15] 黄颖. 从“统治”到“治理”: 管理图书馆范式的演变[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3, 21(6): 7-10.[16] 黄颖. 我国图书馆体制创新的理论探索和模式选择[J]. 图书情报工作, 2002(2): 103-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