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汪浩. 物联网的触电——RFID技术及专利的案例应用[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 2 ] Sung K. RFID: what went right?what went wrong?[J]. Bibliotheksdienst, 2006, 40(8/9): 956-965.[ 3 ] 刘绍荣, 杜也力, 张丽娟. RFID在图书馆使用现状分析[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1(1): 83-86.[ 4 ] Palmer M. Making the most of RFID in Libraries[M].London: Facet Publishing, 2009: 139.[ 5 ] 蔡孟欣. 图书馆RFID研究[M]. 北京: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0: 27-32.[ 6 ] 刘白秋. 我国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现状分析与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08, 52(12): 118-121.[ 7 ] 冯小桓. 图书馆RFID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思考[J].图书馆, 2011(5): 112-114.[ 8 ] 孙一钢, 董曦京. 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标准化问题分析[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7(4): 50-53.[ 9 ] 毛兴武, 张根彬. 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中的应用实践与探索[J]. 图书情报工作, 2008,52(7): 106-109.[10] 易向军. 关于公共图书馆RFID应用的探讨[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1(4): 62-64.[11] 叶莉. 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实例及障碍分析——以武汉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论坛, 2008,28(5): 71-73.[12] 杨明华, 张莉华, 董朝峰. 图书馆在应用RFID时必须面对的几个问题——汕头大学图书馆RFID项目的实践[J]. 图书馆论坛, 2011, 31(1): 79-80,128.[13] 蔡孟欣. RFID在图书馆应用的可行性研究[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6(4): 91-96.[14] 景祥祜, 戴淑儿, 蔡孟欣, 等. 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服务转型蓝图——从图书馆RFID项目开始[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8(6): 70-78.[15] 武岳山. RFID应用中的电磁辐射与防护[J].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 2009(3): 40-45.[16] 王新. RFID与图书的无序化排架[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0(2): 67-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