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范佳. “数字人文”内涵与古籍数字化的深度开发[J]. 图书馆学研究, 2013(3): 29-32.[ 2 ] 王晓光. “数字人文”学科的产生、发展与前沿. [2011-11-24]rleShttp: //blog. sciencenet. cn/home. phpmod-spaceuid=67855d0=blog id=275758.本文摘自中国论文网, 原文地址: http: //www.xzbu. com/4/view-3204297_10. htm.[ 3 ] Unsworth J. What is humanities computing and what is not? [M]. Defining Digital Humanities: A Reader.2013: 35-48.[ 4 ] 郭金龙, 许鑫. 数字人文中的文本挖掘研究[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2(3): 11-18.[ 5 ] 李长青, 钱永周. CCTV-IP电视“数字人文”开播[N]. 中国信息报, 2011-06-29(003).[ 6 ] 张诗博. “数字人文”背景下的图书馆知识服务[J]. 晋图学刊, 2013(5): 40-42, 53.[ 7 ] 张舵, 吴跃伟. 国外图书馆支持数字人文的实践及启示[J]. 图书馆杂志, 2014(8): 47-52.[ 8 ] 王兆鹏. 建设中国文学数字化地图平台的构想[J]. 文学遗产, 2012(2): 131-133.[ 9 ] 陈黄庆. 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和发展[D]. 芜湖: 安徽工程大学, 2012.[10] 陈刚. “数字人文”与历史地理信息化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 2014(3): 136-142.[11] 周凯模. “仪式音声民族志”文本建构——谈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民族志书写[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音乐与表演版, 2009(3): 46-54.[12] 哈里斯 (Jennifer Harris). 纺织史[M]. 李国庆, 孙韵雪, 宋燕青, 等, 译. 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 2011.[13] 关美宝, 申悦, 赵莹, 等. 时间地理学研究中的GIS方法: 人类行为模式的地理计算与地理可视化[J]. 国际城市规划, 2010(6): 18-26. [14] 许鑫, 郭金龙, 蔚海燕. MONK项目及其对我国人文领域文本挖掘的借鉴[J]. 图书情报工作,2012(18): 110-116.[15] 倪传斌, 刘治. 语料库数据驱动技术在科技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翻译, 2005(4): 24-27.[16] 叶胜光. 数字化舞蹈艺术的特征表达与视频检索技术[D]. 杭州: 浙江大学, 2003.[17] 朱晓冬, 周明全, 耿国华, 等. 西北大学考古数字博物馆的设计与建立[J]. 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4(5): 522-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