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杂志 ›› 2025, Vol. 44 ›› Issue (405): 4-19.
• 特别策划 • 下一篇
陈樱 (中国国家图书馆) 陈超 (上海图书馆) 毛雅君 (首都图书馆) 张冰梅 (重庆图书馆) 方家忠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彭银 (贵州省图书馆) 褚树青 (浙江省文澜图书馆事业基金会) 张岩 (深圳图书馆) 王海 (济南市图书馆)
Chen Ying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Chen Chao (Shanghai Library) Mao Yajun (Capital Library of China) Zhang Bingmei (Chongqing Library) Fang Jiazhong (Sun Yat-sen Library of Guangdong Province) Peng Yin (Guizhou Provincial Library) Chu Shuqing (Zhejiang Wenglan Library Foundation) Zhang Yan (Shenzhen Library) Wang Hai (Jinan Library)
摘要: 陈樱指出,“十五五”时期,全国图书馆界要根据新时代新要求,更好履行图书馆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职责使命;要不断提升典籍保护与利用水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要深入实施“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应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提升服务品质; 要积极发挥全民阅读主阵地作用,助力书香社会和文化强国建设。陈超认为,公共图书馆是“人民的大学”,也是“人民的宫殿”,其既是知识基础设施又是社会基础设施。在全球格局发生深刻调整的变革期,公共图书馆不仅要通过阅读服务扫除文盲、消除数字鸿沟,还要协助解决其他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包容、和谐。毛雅君从城乡一体化、服务身边化,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深度融合化、功能多元化,精准智慧化、数据可视化,新型智库化、特色品牌化5 个方面展望“十五五”,指出公共图书馆应以高点定位为引领,以融合发展为路径,以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思考图书馆的发展与未来,努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图书馆体系。张冰梅认为,人工智能的挑战和社会力量的介入是“十五五”时期公共图书馆面临的两大挑战,图书馆应坚守文献收藏和保存这一初心不变,在面对人工智能等新事物时主动改变心态,利用好这些新工具并有效发挥它们的作用,同时调整服务重心,重新承担起社会教育的重任。方家忠首先从形势分析入手,梳理“十五五”公共图书馆事业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随后基于图书馆学“要素说”分析图书馆事业新要素和新价值, 并利用系统论要素、结构、功能的理论框架,提出图书馆要围绕新结构拓展新动能和新功能,推动图书馆发挥新作用,展现新力量。彭银指出,省级公共图书馆要尝试“跨界破圈”、探索“无限可能”、实现“有机生长”,应从3 个方面着手:立足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建设,强化馆藏资源更新与完善;延伸“触角”纵向拓展,打造新型阅读服务体验;强化公共图书馆骨干建设,开辟培养复合型人才新路径。褚树青认为,公共图书馆应通过探索专业化的社会化运营模式、积极构建公共文化共同体、深化图书馆行业联合体建设、以技术赋能图书馆的智慧发展、全面履行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使命等5 方面的努力,积极应对“十五五”时期公共图书馆行业将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张岩指出,城市公共图书馆在进行未来规划时建议围绕国家、地方文化建设大局,依据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从本馆与城市服务体系两个层面对愿景、理念、使命、目标及目标体系、行动计划等进行规划;同时从新形势要求新机制、新机制激发新活力两个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思路。王海认为,“十五五”时期,公共图书馆应该重点围绕“有没有”“好不好”“可不可持续”3 个方面, 做好保基本——持续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发展,调结构——不断调整和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结构,促长远——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图书馆运营模式这3 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