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许桂菊. 基于共生理念的网络时代阅读推广策略研究[J].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15(9): 61-65.[ 2 ] 张晓林. 从文献传递到知识传递: 面向未来的模式转变? ——参加ILDS2009会议有感[J]. 图书馆杂志, 2010, 29(2): 2-5.[ 3 ] 屈宝强, 吴家喜, 赵伟, 等. 地方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服务研究[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2, 79(1):68-72.[ 4 ] 孙振领. 我国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比较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3, 57(14): 67-71,145.[ 5 ] 付年钧, 张笑芳, 张琳. 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二级服务站建设模式探讨——以湖北省为实例[J].科技管理研究, 2011, 31(20): 79-82.[ 6 ] 万立志. 重庆市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论析[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版), 2007,5(5): 146-149.[ 7 ] 屈宝强, 吴家喜, 赵伟, 等. 地方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数据库建设情况分析[J]. 情报杂志, 2011,30(8): 71-75, 70.[ 8 ] 杨淇蓊. 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与信息服务探讨[J]. 情报科学, 2011, 29(9): 1374-1377.[ 9 ] 梁蕙玮, 萨蕾. 国家数字文化资源统一揭示与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研究 [J]. 图书馆学研究,2014(2): 54-58.[10] 王飞, 殷铭, 高璇. 基于元数据仓储构建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J].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15,47(1): 57-62.[11] 陈瑞. 大数据时代基于共享平台的信息服务工作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5(1): 20-22.[12] 王朝晖. 企业创新驱动下的科技情报服务模式研究 [J]. 图书馆学研究, 2012(18): 76-79.[13] 刘细文, 吴鸣, 张冬荣, 等.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的知识服务探索与实践[J]. 图书情报工作, 2012, 56(5): 5-9.[14] 陈晔. 公共图书馆标准文献服务与中小企业信息需求的对接探索——基于上海图书馆的实践 [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5, 25(7): 4-7.[15] 田宁. 区域图书馆联盟采购系统的框架设计与功能研究[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 189(7):79-82.[16] 江山. 基于众创空间的图书馆服务创新思考[J].河北科技图苑, 2015, 28(4): 68-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