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arcum D. Archives, Libraries, Museums: Coming Back Together? [J]. Information & Culture: A Journal of History, 2014, 49(1): 74-89.[ 2 ] 肖希明, 郑燃. 国外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研究进展[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 26-39.[ 3 ] Leddy C. Linking libraries, museums, archives[EB/OL]. [2015-10-19]. http: //news. harvard. edu/gazette/story/2012/04/linking-libraries-museumsarchives/.[ 4 ] 唐义.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需求的调查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 2015, 59(11): 6-12.[ 5 ] 肖希明, 刘巧园. 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研究进展[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5(5): 63-75.[ 6 ] 赵生辉, 朱学芳. 图书、档案、博物信息共享空间的理论模型与建设思路初探[J]. 图书馆论坛,2014(10): 15-23.[ 7 ] 刘家真. 我国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资源整合初探[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3(3): 36-38.[ 8 ] 胡玲琳. 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4: 14-15.[ 9 ] 何克抗.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74-81.[10] 董凌轩, 刘友华, 朱庆华,等. 图博档数字化融合服务中的信息安全管理[J]. 图书馆论坛, 2014(3):107-112.[11] 姜威.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资源整合模式研究[D]. 长春: 吉林大学, 2010: 43.[12] 钱学森, 许国志, 王寿云. 论系统工程[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 204.[13] 魏宏森, 曾国屏. 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9.[14] 薛天详, 陈玉琨. 高等教育学[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5.[15] 李国杰. 现代企业管理辞典[M]. 兰州: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1: 60.[16] 郑大本, 赵英才. 现代管理辞典[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 167. [17] 李德顺. 价值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1.[18] 杜慧平. 数字图书馆的多语言信息存取——E u r o p e a n a项目进展与启示[ J ] . 图书馆杂志,2012(4): 20-23.[19] Europeana Professional. Facts & Figures[EB/OL].[2015-10-29]. http: //pro. europeana. eu/about-us/factsfigures.[20] Hindal S, Wyller E H. The Norwegian Archive,Library and Museum Authority—our role in a society based on knowledge and culture[J]. Library Review,2004, 53(4): 207-212.[21] 宋琳琳, 李海涛. 大型文献数字化项目的元数据标准的调查与构建[J]. 图书馆杂志, 2013(11):45-54.[22] 蔡昉. 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基于一个贯通的增长理论框架[J]. 经济研究, 2013(11): 4-16.[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国家数据[EB/OL].[2015-10-20]. http: //data. stats. gov. cn/easyquery.htm? cn=C01&zb=A0201&sj=2014.[24] 罗军. 还档案馆“文化事业机构”本来面目——对“局馆合一”档案管理体制的反思[J]. 档案学通讯, 2007(1): 18-20.[25] 刘东斌. 局馆合一体制下履行两种职能研究文献综述[J]. 档案管理, 2012(1): 57-59.[26] 马费成. 数字时代不能没有“中国记忆”[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05-26(A04).[27] 冯惠玲. 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J]. 档案学通讯, 2012(3): 4-8.[28] 徐拥军. 建设“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库的构想[J]. 档案学通讯, 2012(3): 9-13.[29] 沈玉兰, 袁名敦. 标准化是建设好我国数字图书馆的重要保证[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2(2):6-7.[30] 小倪. 档号的编制[J]. 北京档案, 2010(12): 31-31.[31] 赵悦, 申晓娟, 胡洁, 等.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标准规范体系建设规划与实践[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2(5): 46-53, 59.[32] 李国新. 推动法人治理 创新体制机制[N]. 中国文化报, 2014-04-25(8).[33] 肖燕. 《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与图书馆界的诉求[J].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2(2): 14-17.[34] 卫军朝, 蔚海燕. 上海推进政府开放数据建设的路径及对策[J]. 科学发展, 2014(11): 80-88.[35] 陈亚平. 开放数据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研究[J].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3(3): 80-85.[36] 高丰. 开放数据: 概念、现状与机遇[J]. 大数据,2015(2): 9-18.[37] 杨敏, 夏翠娟, 徐华博. 开放数据许可协议及其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研究[J]. 图书馆论坛, 2016.[38] 马海群, 蒲攀. 国内外开放数据政策研究现状分析及我国研究动向研判[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5): 76-86.[39] 苏超. “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D]. 天津: 南开大学商学院, 2014: 1, 186.[40] 国家数字文化网. 文化部关于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通知[EB/OL]. [2015-10-28]. http: //www. ndcnc. gov. cn/fagui/fagui/201303/t20130311_591253. htm.[41] 郭红解. 论档案馆的“文化身份”[J]. 浙江档案,2006(1): 50-51.[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国家数据[EB/OL].[2015-10-26]. http: //data. stats. gov. cn/easyquery.htm? cn=C01&zb=A0Q0Y&sj=2013.[43] 张晓星, 蒋卫东, 罗云川. 科学构建文化共享工程技术体系[J].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07(1): 15-21.[44] DIGITAL PUBLIC LIBRARY OF AMERICA.METADATA APPLICATION PROFILE, VERSION3.1 [EB/OL]. [2015-10-26]. http: //dp. la/info/wpcontent/uploads/2013/04/DPLA-MAP-V3.1-2.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