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娟, 刘家真. 中国大陆地区古籍数字化问题及对策[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3(4):110-119.[ 2 ] 常娥, 黄建年, 侯汉清. 古籍智能整理与开发系统构建研究[J]. 情报资料工作, 2009(4):43-47.[ 3 ] 黄立振. 《论语》源流及其注释版本初探[J]. 孔子研究, 1987(2):9-17.[ 4 ] 唐明贵. 郑玄《论语注》探微[J]. 中华文化论坛,2005(2):83-89.[ 5 ] 高华平. 《论语集解》的版本源流述略[J].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8(2):5-10.[ 6 ] 唐明贵. 邢昺《论语注疏》的注释特色[J].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09(00):291-307.[ 7 ] 胡鸣. 《张侯论》源流考辨[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2):97-99.[ 8 ] 程俊英, 蒋见元. 程树德教授及其《论语集释》[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88(4):8-9, 37.[ 9 ] 杨伯峻. 论语译注[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0.[10] 袁曦临, 常娥. 通识教育中古代经典导读的数字化解决方案[J]. 新世纪图书馆, 2010(5):11-14.[11] 马创新, 陈小荷. 基于XML的《论语》与其注疏文献对齐语料库的知识表示[J]. 图书情报知识,2013(1):220-223.[12] 郭康松. 清代考据学研究[M]. 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 200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