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黄以周. 儆季杂著·史说略·论书院[A]//史学四略. 清光绪年间刻本.[ 2 ] 张学军, 马明霞. 简论我国古代书院藏书[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5(1): 61.[ 3 ] 肖东发, 钟洪, 王波. 中国古代书院藏书概论[J].图书馆, 2001(1): 70-75.[ 4 ] 白新良. 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M].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5.[ 5 ] 秦健民. 略论古代书院与书院教学、学术研究的关系[J]. 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9(2).[ 6 ] 张麦青. 略论我国书院藏书与刻书[J]. 鄂州大学学报, 2004(2): 90.[ 7 ] 班书阁. 书院藏书考[M]//李希泌, 张树华. 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 北京: 中华书局,1982: 461-480.[ 8 ]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上[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 16.[ 9 ] 毛德琦. 白鹿书院记·卷二, 《白鹿洞书院古志五种》本[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5:1086.[10] 魏了翁. 鹤山先生大全文集·鹤山书院始末记.涵芬楼景嘉业堂藏宋本.[11] 宋濂. 元史·选举志·学校[M]. 北京: 中华书局,1976.[12] 刘晓娥. 梁鼎芬书院藏书考[J]. 新世纪图书馆,2011(8): 83.[13] 谢灼华. 中国图书与图书馆史[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7.[14] 李梦阳. 白鹿洞书院新志: 白鹿洞书院记[M]//徐梓. 元代书院研究.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891.[15] 上高县志. 正德书院记[M]//徐梓. 元代书院研究.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89.[16] 周慧琴. 元代书院藏书重要来源之一 —书院刻书[J]. 图书情报工作, 2004 (4): 119-121.[17] 李祁. 草堂书院藏书铭[M]//胡昭曦. 四川书院史.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6.[18] 顾炎武. 日知录: 康熙九年自刻本[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19] 王先谦. 王先谦自定年谱[M]. 长沙: 岳麓书社,1986.[20] 陆汉荣, 曹晓帆. 古代书院藏书的重要来源——书院刻书[J]. 图书馆建设, 1995(1): 69-70.[21] 陈矩弘. 元代书院刻书事业述略[J]. 图书与情报,2006(2): 112-114.[22] 邓洪波, 肖新华. 中国书院藏书与学术流变[J].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4(2): 24.[23] 朱红亮. 略论我国古代的书院藏书[J]. 晋图学刊,2004(4): 71.[24]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古籍影印室. 明清以来公藏书目汇刊·仙源书院藏书目录初编: 清刻本 [M].北京: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08.[25] 蔡仪, 蔡晓初. 书院藏书谈[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1): 84.[26] 谭卓垣. 清代藏书楼发展史[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 .[27] 周郁, 蔡建国. 晚清书院藏书图书馆化述论[J].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8(2): 59.[28] 顾沿泊. 古代书院藏书对现代图书馆的启示[J].河北学刊, 2010(4): 188.[29] 秦健民, 陆汉荣. 简论书院藏书管理的规章制度[J].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 20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