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皮日休. 皮子文薮[M]. 卷首. 萧涤非, 郑庆笃整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2.[ 2 ] 王得臣. 麈史[M]//丛书集成初编. 北京: 中华书局,1985: 51.[ 3 ] 司马迁. 史记[M]. 北京: 中华书局, 1959: 3285-3321.[ 4 ] 方苞. 方苞集[M]. 刘季高点校.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60-61.[ 5 ] 浦起龙. 史通通释[M]. 卷九.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238.[ 6 ] 章学诚. 文史通义校注[M]. 叶瑛校注.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81.[ 7 ] 杨树达. 论语疏证[M]. 卷首.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2.[ 8 ] 晁说之. 嵩山文集[M]. 卷二十. 四部丛刊续编影旧抄 本.[ 9 ] 祝尚书. 宋集序跋汇编[M]. 卷六. 北京: 中华书局,2010: 235.[10] 刘咸炘. 推十书(增补全本)[M]. 戊集. 未刊稿.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9: 785.[11] 黄宗羲. 南 雷集[M]. 卷首. 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无锡孙氏小绿天藏原刊 本.[12] 全祖望. 鲒埼亭集·内编[M]//全祖望集会校集注.朱铸禹校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6-7.[13] 章学诚. 文史通义新编[M]. 外篇二. 仓修良编.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5: 540.[14] 欧阳修. 欧阳修全集[M]. 李逸安点校. 北京: 中华书局, 2001: 1066.[15] 苏洵. 嘉祐集笺注[M]. 曾枣庄、金成礼笺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373.[16] 董诰. 全唐文[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1639.[17] 王勃. 王子安集注[M]. 卷首, 蒋清翊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63-65.[18] 徐雁平. 清代家集总序的构造及其文化意蕴[J].文学遗产, 2011(3): 123-131.[19] 孔颖达. 礼记正义[M]//影印十三经注疏. 北京: 中华书局, 1980: 1508.[20] 庾信. 庾子山集注[M]. 卷二. 倪璠注. 北京: 中华书局, 1980: 94.[21] 刘声木. 苌楚斋随笔[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8: 4.[22] 纪昀. 纪晓岚文集[M]. 第六卷. 孙致中等校点.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5: 116-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