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传夫, 陈一, 司莉, 等. 我国图书情报研究生学位授权“四个十年”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1): 17-28.
[2] 刘竟, 田丽丽, 苏文成. 欧美图书馆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分析[J]. 图书馆学研究,2015(18):2-8, 43.
[3] 曹树金, 陈忆金. 美国图书馆学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及研究方法分析[J]. 图书情报知识,2011(5): 28-33.
[4] 杨志刚. 图书馆学情报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为例[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1(3): 82-88.
[5] 王曰芬, 宋爽, 卢宁, 等. 共现分析在文本知识挖掘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7(2):59-64.
[6] 王益明. 图书馆与信息技术[D]. 北京: 北京大学,1995.
[7] 李菲. 三网融合视域下数字图书馆移动服务模式研究[D]. 长春: 吉林大学, 2015.
[8] 陆晓红. 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模式研究[D].天津: 南开大学, 2014.
[9] 王强. 学科馆员与大学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D].长春: 吉林大学, 2010.
[10] 范兴坤. 中国大陆地区图书馆事业政策研究(1978-2008)[D]. 南京: 南京大学, 2010.
[11] 谢阳群. 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演变与领域研究[D].北京: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1998.
[12] 陈红艳. Web2.0环境下用户参与的图书馆信息组织模式研究[D]. 武汉: 武汉大学, 2010.
[13] 刘丽. 农村居民信息需求与农家书屋服务策略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3.
[14] 张新鹤. 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体系构建研究[D]. 武汉: 武汉大学, 2010.
[15] 黄萃. 基于门户网站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机制研究[D]. 武汉: 武汉大学, 2005.
[16] 黄先蓉. 著作权对图书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武汉: 武汉大学, 1999.
[17] 李国新. 中国图书馆法制若干问题研究[D]. 北京:北京大学, 2005.
[18] 冉从敬. 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制度研究[D]. 武汉:武汉大学, 2007.
[19] 廖建军. 中国出版产业竞争力评价问题研究[D].武汉: 武汉大学, 2006.
[20] 王铮. 面向企业创新的开放知识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6.
[21] 唐承秀. 图书馆内部管理沟通实证研究[D]. 北京:北京大学, 2008.
[22] 孙文杰. 清代图书市场研究[D]. 武汉: 武汉大学,2010.
[23] 周昕. 信息生态视角下网络平台构建机理及运行效率评价研究[D]. 长春: 吉林大学, 2016.
[24] 袁曦临.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研究[D]. 南京: 南京大学,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