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朱熹.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全书本), 2003.[ 2 ] 束景南. 朱熹佚文辑考[M].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 3 ] 朱熹, 朱杰人, 严佐之, 等. 朱子全书[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4 ] 朱熹, 朱杰人, 严佐之, 等. 朱子全书外编[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5 ] 陈来. 朱子书信编年考证(增订本)[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6 ] 李清馥. 闽中理学渊源考[M]. 南京: 凤凰出版社,2011: 233.[ 7 ] 程敏政, 何庆善, 于石. 新安文献志[M]. 合肥: 黄山书社, 2004: 1529.[ 8 ] 黎靖德, 王星贤. 朱子语类[M]. 北京: 中华书局,1986: 2623.[ 9 ] 束景南. 朱熹年谱长编[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30.[10] 祝穆. 宋本方舆胜览(影印本)[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11] 脱脱. 宋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7.[12] 解光宇. 论新安理学家程洵[J]. 黄山学院学报,2006(4): 11-14.[13] 陈荣捷. 朱子门人[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67.[14] 黄榦. 勉斋集[M].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本), 1986.[15] 汪应辰. 文定集[M]. 上海: 学林出版社, 2009. |